陳田鶴(1911.12.8~1955.10.23)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樂壇的代表性作曲家之一。
他專業功底扎實,音樂修養全面,具有鮮明的愛國思想,一生致力于音樂創作及音樂教育,在藝術歌曲創作方面尤見特色,為中國近代音樂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陳田鶴與賀綠汀、劉雪庵、江定仙并稱黃自“四大弟子”,其作品曾獲齊爾品“征求中國風味鋼琴曲”比賽二等獎,并入選“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他1928年入溫州私立藝術學院,師從繆天瑞;1929年入上海美專;1930年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選科,師從黃自學習理論作曲,并深受黃自影響,與賀綠汀、劉雪庵、江定仙并稱為黃自“四大弟子”。從1934年起,他先后任教于武昌藝術專門學校,1936年受聘于山東省立劇院,任附設音樂系主任及管弦樂團團長兼指揮,作有大型歌劇《荊軻》。1939年去重慶,任職于教育部音樂教育委員會,曾參與編輯《樂風》雜志。1940年至1948年任教于青木關國立音樂院,任理論作曲組教授(后兼教務主任),教授和聲、對位等專業課程。其間兼任重慶北碚國立歌劇學校理論作曲教授。1949年去福州,任國立福建音樂專科學校教授。新中國成立初期去北京,先后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央戲劇學院附屬歌舞劇院、中央實驗歌劇院從事音樂創作。
陳田鶴一生致力于用西方音樂的形式和技巧,來創作具有本民族風格的音樂作品。收集了多種地方戲音樂、民歌,以及其它形式的地方文藝,用于音樂教學和創作。并創作了二百首左右的藝術歌曲、抗日救亡歌曲、兒童歌曲、電影歌曲、重唱、合唱、清唱劇、歌劇以及器樂作品。代表作包括《山中》、《牧歌》、《春歸何處》、《采桑曲》、《給》、《雁子》、《秋天的夢》、《巷戰歌》、《制寒衣》、《江城子》(1993年入選“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等藝術歌曲;《兵農對》、《悼今吾吾師》、《蒹葭》等重唱、合唱歌曲;《序曲》(1934年獲車列浦您[即齊爾品]“征求中國風味鋼琴曲”比賽二等獎)、《血債》等鋼琴曲。新中國成立初期還作有中型合唱《森林啊,綠色的海洋》、管弦樂《翻身組曲》、《蘆笙舞曲》,清唱劇《換天錄》等,并為百余首聲樂作品及舞蹈音樂配置鋼琴伴奏和樂隊伴奏。他的作品結集出版的有藝術歌曲集《回憶集》(1937,中華書局)、愛國歌曲集《劍聲集》(1942,重慶大東書局)、清唱劇《河梁話別》(1945,重慶詠葵樂譜刊印社)。他的作品具有廣泛的影響,深受聽眾的歡迎。1955年10月23日,陳田鶴在北京病逝,享年4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