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展覽會》是1874年穆索爾斯基參觀亡友俄羅斯畫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遺作展覽后有感而寫的。哈特曼從國外深造回來后,致力于研究和創造一種能夠把古老的農村建筑同現代的要求統一起來的新的俄羅斯建筑風格。
出于共同的斗爭目標,哈特曼同穆索爾斯基、斯塔索夫關系十分親密。由于生活的窘迫和折磨,哈特曼在39歲時突然死去。此后不久,在斯塔索夫的奔走和主持之下,在美術學院舉行了哈特曼的速寫、水彩畫和舞臺設計圖等美術作品紀念展覽。穆索爾斯基參觀哈特曼的紀念展覽會后不久,又從展品中選出他最感親切的肖像畫、風俗畫以及與民間創作密切相關的畫面,寫了一套鋼琴曲,叫做《圖畫展覽會》。
他在這部作品中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哀思和熱情,寫作時樂思和音調源源而來,幾乎是一揮而就。他的這套作品的鋼琴寫法文采斐然,表現了他的自成一家的特色。在用音樂手法來描繪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景物方面,這部作品足以稱為一個輝煌的范例。它引起了很多行家的注意和研究。其管弦樂改編曲至少有5種。其中以法國作曲家拉威爾配器的一種最為出色和廣為流傳。
全曲共分十段。它們分別是:《侏儒》、《古堡》、《杜衣勒里宮的花園》、《牛車》、《未孵化的鳥雛的舞蹈》、《兩個猶太人》、《李莫日市場》、《墓穴》、《雞腳上的小屋》、《基輔大門》。
每一段樂曲描繪一個特定的景物,而整個作品則用一個叫做“漫步”的主題貫串和統一起來。這個主題是從哈特曼繪畫中獲得的靈感寫出的。它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好像是穆索爾斯基自己,可能還有斯塔索夫,以及哈特曼的朋友們,在展覽會的觀眾面前走來走去。這個主題在樂曲中起著很大的作用,成為整套樂曲的基礎。這個主題不論在音調、節奏、和弦連接以及整個表達方式上,都可以看出它同俄羅斯民間歌曲之間保持有直接的密切聯系。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