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楞調》由著名山東箏派演奏家、山東箏派代表人之一的韓庭貴先生根據山東菏澤成武民歌改編而成的,創編于先生在山東藝術學院執教期間。
樂曲描繪了舊中國的農村婦女起早摸黑紡棉花的連綿不絕的楞楞聲,就在這楞楞聲中,蘊含著農村婦女的苦楚與哀痛,同時也飽含著她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企盼。歌曲則以“楞楞”為襯詞,曲調舒展開闊,盡現山東民間音樂的風格。該箏曲著重突出了山東派古箏演奏技法,大指第一關節的靈活快速托劈所產生的效果,猶如珠玉落盤,清脆利落。但韓庭貴先生的演奏視野比同代的演奏家更為開闊,而不拘泥于傳統技法的寞臼。執教期間,他始終保持著創新的精神,獨創性地使用了左手快速上下刮奏、快速八度大跳等技法,使樂曲極具有藝術感染力。樂曲活潑爽朗,粗獷豪放,又韻味十足。
如今,該曲已經在山東境內普遍流傳,深受業內人士的好評;此曲獲得多次獎項,并曾于國內外電臺錄音播放,影響深遠。此外,韓老還于1985年創作《駿馬奔蹄》箏獨奏曲,在山東省器樂比賽(器樂錄音)中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