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金匾》原本是一首陜北格調的民歌。
歌詞是說丈夫出西口,外出謀生,不知歸期遙遙是何時,跟為妻索要個荷包袋,時時睹物思情懷;而家里男人走了西口的女子們,則施展手藝,繡出一個個精美別致的荷包袋,里面寄予著婦女們對丈夫的聲聲叮囑與深深掛念。
由著名陜西箏派演奏家周延甲先生編訂的箏曲,突現了陜北音樂的風格與特色,比如在箏曲中多處用到下滑音,有似于對陜北音樂哭腔的模仿;再加上古箏音色近人聲,從而聽來是那樣的惟妙惟肖。
箏曲中也多處用到花奏,但并非是出于表現歡快的情感,演奏是要內斂,以現歌曲本意,將割舍不斷、心心相連的離別愁緒完美的表達出來。根據陜北民歌《繡金匾》移植改編的古箏獨奏曲,在1981年香港“亞洲音樂節”上,被作為重點曲目向國際樂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