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電閃波爾卡》,奧地利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的這首速度很快的舞曲,是最著名的波爾卡舞曲之一,小約翰斯特勞斯作于1868年初狂歡節期間,同年2月16日首演,獻給藝術家協會。
在樂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貫的表現手法,在不間斷地重復二拍子波爾卡節奏的基礎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遠處的雷聲響起,利用鈸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點,模仿雷雨和閃電,形象生動地描繪出大自然中的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場面。
全曲結構為A—B—A1
樂曲A段為G大調,有兩個主題:第一主題旋律跳進下行,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預示,氣氖生動活潑;第二主題旋律級進下行,從中可以清楚地聽到“電閃雷鳴”的音響,仿佛真的出現了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的景象,這里是全曲的華彩部分。樂曲B段轉到C大調,主題在歌唱般的旋律中,不時地穿插著“電閃雷鳴”般的場面,色彩交織、生動無比。全曲的總時間并不長,但足以給聽眾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