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敘事曲》是作曲家劉文金同志1958年創作的,樂曲通過兩個主題的對比發展,表現了豫北人民的精神面貌在解放前后所發生的本質變化。
全曲由引子和四個段落組成。在自由而強烈的引子后,二胡以緩慢的速度奏出根據河南地方戲曲音樂改編的委婉的主題,如泣如訴,刻劃了解放前受壓迫的人民渴望自由的心情:變化反復時,在同一小節內出現了#do和( do)的交替,感情更為悲哀。
第二段通過間奏,由C調轉入D調,情緒陡變;旋律明快,節奏多變,以豫劇中經常使用的二度、四度、六度的前倚音或后倚音潤飾主題,充滿喜悅和詼諧之情,展現了解放后的一派歡騰景象。
第三段又轉回到C調,節奏時整時散,速度時慢時快,旋律躍宕起伏,具有戲劇性的效果。
第四段是第一段的變化再現,但由于改變了速度、力度和演奏技巧等要素,音樂形象也隨之改變,明朗寬廣,富有浪漫色彩,表現了豫北人民對新生活的贊美和對未來的憧景。
《豫北敘事曲》由兩個主題構成,通過兩個主題的對比,表現了豫北人民的精神面貌。這首樂曲分四個段落,第一段由(3321)三個骨干音,出現了四次,進行加花變奏,情緒逐步上升,由平穩、徐緩趨向深情、激動。運弓由中弓到全弓,音色控制得比較自如,特別是兩個特征音升1和還原5交替出現,表現了一種特定的情緒。
第二段要求運弓比較有彈性,頓挫分明,因為樂曲比較歡快,所以節奏變化比較大,要放慢速度,由慢到快地進行練習,待到相當熟練以后,再按照正常的速度進行演奏。
第三段,散板需要由慢到快、音符由少到密,要求控制得自如。
最后一段,要求運弓流暢,音質好,揉弦的速度和力度都要加強。
高胡 高胡又稱粵胡、南胡。是本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廣東音樂家呂文成將二胡習用的絲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