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交響曲》是門德爾松受倫敦愛樂協會委托于1832——1833年間完成創作,全曲分為四個樂章。
1、活潑的快板,A大調,奏鳴曲式
主部主題有明亮的舞蹈節奏,以小提琴純凈地表現,展現對意大利明亮的天空與蔚藍的海水的印象。副部主題由單簧管以E大調表現,帶有淡淡哀愁。展開部先以賦格形態處理新的旋律,再發展主部主題和副部主題。再現部明朗地再現兩個主題。
2、流暢的行板,D小調
短小的序奏表現優美寧靜的少女的祈禱,主部雙簧管演奏的主旋律亦極優美。之后有一個副旋律,主旋律、副旋律與序奏旋律交織。
3、稍快的中板,A大調
三段體,類似于小步舞曲與諧謔曲之綜合。主旋律樸素而活潑,近似德國民間舞曲,中段極為優美,浸透了華麗和優雅。
4、急板,C大調,標題為“沙塔萊拉舞曲”
沙塔萊拉是羅馬一帶的民間舞曲,由男女張開手臂共舞,其中有后退、旋轉,舞蹈熱烈而豪放,這個樂章第一主題以沙塔萊拉舞曲為中心,后接第二、第三主題的發展。第三主題為意大利塔蘭泰拉舞曲,兩種舞曲節奏交織而推向高潮。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