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破陣樂》即《秦王破陣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是唐初的軍歌。
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敗了叛軍劉武周,鞏固了剛建立的唐政權。于是,他的將士們遂以舊曲填入新詞,為李世民唱贊歌:“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開昌歷,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李世民登基后,親自把這首樂曲編成了舞蹈,再經過宮廷藝術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個龐大的、富麗堂皇的大型樂舞。在原有的曲調中揉進了龜茲的音調,婉轉而動聽,高昂而且極富號召力。同時有大型的宮廷樂隊伴奏,大鼓震天響,傳聲上百里,氣勢雄渾,感天動地。這個歌舞使百官看了都激動不已,興奮異常。 現在在表演這個舞蹈的時候,連外國的賓客都禁不住跟著手舞足蹈。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第一年——貞觀元年(627年)正月初三,宴群臣,奏《秦王破陣樂》,這是此曲第一次在這樣莊嚴、隆重的場合中演奏。 貞觀七年,李世民繪制了《破陣樂圖》,令音樂家、太常丞呂才加工編制了音樂,令李百藥、虞世南、儲亮、魏徵等制歌詞,并命呂才依照舞圖排練,遂成后世流傳之《破陣樂》。《破陣樂》從初唐到晚唐,一直流傳了近300年。《破陣樂》隨著唐朝的聲勢唐太宗李世民的威名揚名國外。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