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為劉文金于1960年所作,是當代優秀的器樂創作作品之一。
作者采擷了三門峽水庫工程中的幾個畫面,創作上在繼承傳統民間音樂中常見的創作原則的同時,技法上還借鑒外來的回旋曲式結構,構成了帶再現的四部曲式。寫出了一個活躍的、舞蹈性的快板段落為主部,在樂曲中多次循環地變化再現,中間插入幾個歌唱笥的歃部,使音樂有對比發展。
作者對樂曲寫有如下說明:
引子──當人們登高展望時,整個三門峽水庫的壯觀引起了無限廣闊的引以自豪的感受,音調激情而高亢。
第一段──富有舞蹈性節奏的主部音調,是建設者們愉快豪爽的形象。
第二段──進一步表現了建設者們崇高的志愿和堅定的信心。
第三段──音調比較輕松、含蓄。
第四段──音調非常柔美抒情,主要表現對于勞動的贊美和對未來的想象。
第五段──是一幅勞動的畫面,音調時而輕松愉快,進而情緒緊張。
第六、七段和尾聲──主部和第一插部的最后再現,樂曲更加火熱,在十分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