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
絲竹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共分十段,改編者根據樂曲的內容為加了一個小標題: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云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尾聲。有江南絲竹音樂細膩的特點,此曲所刻畫內容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船在滿面蕩漾,花影在西岸輕輕地搖曳的大自然迷人的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眼前,使人沉湎其中,沁人心脾!洞航ㄔ乱埂穬灻廊嵬竦男,巧妙的構思和靈活的表現手法,形象描繪了月夜春江迷人景色。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節拍為二拍子,是一首變奏曲,采用展衍式變奏曲結構,整個樂曲使用了去頭合尾的手法,展現春天夜晚江面的美麗景色。
第一段江樓鐘鼓,先由琵琶模擬深沉的鼓聲,由慢漸快,然后蕭和古箏以輕七、寧靜的波音跟隨鼓聲相配合,之后樂隊齊奏出本由的主題,主題以頭兩小節作為全曲的主導音型,其后都是它的種種模進,本段運用頂針的手法,樂句與樂句的首尾同音連接。主題末句在整首樂曲中被用作為固定終止性樂句,使得全曲融合。統一。
第二段月上東山,此段音樂的主題音調在高四度位置變化出現,開闊流暢。刻畫出一輪明月正從東山升起,皎潔的月光平鋪在平靜江面上,表現出春天夜晚的陰柔之美。
第三段風回曲水在高五度旋律變化再現,在高五度上做自由模進變奏?坍嫵鲆魂囮嚧猴L佛面而過,輕輕地吹佛著江面,從而江面開始泛起點點細波,有皎潔的月光下顯得格外美麗。
第四段花影層疊中在經過前六個小節的徐緩節奏后,由琵琶奏出四個向相移位模進的樂曲?坍嫵鼋嫔匣ǖ牡褂拌蜩蛉缟木跋螅苋菀鬃屓烁惺艿酱禾斓拿匀藲庀。
第五段水深云際開始在低音區回旋,接著八度跳進,運用顫音和泛音將音樂的神韻表現出來。
第六段漁歌唱晚中柔美的洞蕭聲猶如船歌,之后樂隊合奏,速度加快,給人的感覺是漁船由遠及近,刻畫出人們內心的歡快與喜悅之情。
第七段洄瀾拍岸氣勢磅礴,回然拍岸,用琵琶掃弦和掄子奏出樂章的氣勢,刻畫出一幕群舟競渡、水花飛濺、江水拍岸、波濤洶涌的驚人場面,這使得旋律由慢漸快,使音樂快速而熱烈。
第九段欸乃歸舟描繪漁民經過一天的辛苦勞動之后滿載而歸的歡快心情,隨著音樂節奏由慢漸快,這給人的感覺是船是由遠及近。
最后一段尾聲與第九段恰好相反,節奏由快漸慢,漁船也是由近及遠,慢慢消失在夜幕下江面上,正所謂是歸舟遠去,萬籟俱寂。
整首樂曲中不斷運用去頭合尾的手法,不斷地重復主題,圍繞著主題展開,使得樂章有序而不混亂,結構緊湊而不凌散,把要表達的感情委婉而又充分地表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身臨其境,讓人們充滿想像,同時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尤其是對春天夜晚江邊這美好景色的熱愛。整首曲子聽完之后給人帶來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卻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