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簡介
《草原之夜》是1959年拍攝的大型彩色紀錄片《綠色的原野》中的插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著名小夜曲,也是中國民歌經典,至今久唱不衰。這是一首深為群眾喜愛的中國式的"小夜曲"。詞曲作者曾于拍攝影片時同去新疆一個由十三個民族組成的軍墾農場深入生活,一天傍晚出去散步,聽到草原的篝火旁傳來維族戰士們歌唱勞動和愛情的悠揚歌聲,深受感染,立即寫成歌詞,并根據當地流行的蒙古民歌素材編曲,成為蒙古民歌的經典力作。
創作背景
《草原之夜》的作曲家田歌,《草原之夜》使他一舉成名,這時他才21歲。1959年,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一部反映新疆生產兵團屯墾戍邊生活的大型藝術紀錄片《綠色的原野》 ,田歌參與其中,從而與此片的導演張加毅相遇了。
張加毅帶著包括年輕的田歌在內的一班人馬來到了新疆,他決定要在這部新的名為“綠色的草原”的紀錄片中,記錄兵團精神,弘揚軍墾文化。
張加毅在考慮如何給這部記錄片配上一支相宜的主題曲。因為畫面十分宏偉壯觀,主題曲是不是應該溫情柔軟一些、以形成強烈的反差效果呢?
在與官兵們相處的日子里,張導演覺得自己聽到了他們的心聲,他覺得只有把這種心聲唱出來,才能夠真正激勵戰士們的斗志,也才符合美好的人性。于是導演自己提筆寫了起來:美麗的夜色多沉靜……
寫完之后,張加毅把歌詞交給了田歌。年輕的田歌欣喜不已,四十分鐘以后,田歌把張加毅叫了回來,“張導,詞作家,來聽吧!”田歌輕聲唱了起來,張加毅這樣回憶當時的情景:“他唱得非常動情,我當時也有點傻了,心想,現在是什么氣候呀,我這詞是寫得軟了一點,誰知道你這曲子比我這詞還軟,但是,確實好聽。就這樣讓他唱了四五遍。正在這個時候,忽然聽到生產兵團的戰士們,在窗外喊:‘亞克西,亞克西!’原來他們一直在窗外聽著,這時候都鼓起掌來。這對我震動很大,我立即在田歌的曲譜上寫道:同意錄音,張加毅。”
就這樣,《草原之夜》成為《綠色的原野》這部片子的主題歌。1985年,《草原之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教材,并稱它為“東方小夜曲”。
歌曲特色
《草原之夜》以蒙古民歌旋律為主的樂曲集,曲調高昂奔放,馬頭琴的特有音色把人們帶進了廣闊的草原,使人們仿佛置身藍天白云之間,大草原恬靜、深遠的歌曲令人心馳神往,歌曲亦舒亦緩,款款深情,在這美麗的中秋夜色中,勾起人們對大草原的深深眷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