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元愷的第三交響曲《京劇》,以京劇中不同角色不同性格的音樂為基礎,以西方交響樂的恢宏氣勢和藝術手段,揭示了中華民族深刻、豐富的精神世界。樂曲共有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悲壯的行板,凈,昆腔,突出銅管樂器。主題取自京劇《單刀會》中關羽的昆曲唱段《大江東去》。
第二樂章,詼諧的急板,丑,曲牌,突出木管樂器。諧謔曲的引子和中部主要旋律來自京劇中的曲牌(器樂曲)《柳青娘》,首尾兩部分帕薩卡里亞的三拍子固定低音主題來自京劇中人物走場的“行弦”。
第三樂章,深沉的慢板,旦,二黃,全部使用弦樂。主題來自京劇《白蛇傳》中女主角與孩子別離時凄婉悲傷的唱段。
第四樂章,輝煌的快板,生,西皮,突出打擊樂,并輪流使用樂隊各組樂器的多種組合。快板奏鳴曲式,主部主題的音調來自“西皮小開門”,副部旋律來自京劇《空城計》中諸葛亮的膾炙人口的西皮二六唱段。
這部《京劇》交響曲由北京交響樂團委托作曲家鮑元愷創作。2006年5月23日由譚利華指揮北京交響樂團舉行世界首演。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