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個兒,一頭長發。給人第一眼的感覺,就是搞藝術的。
這,就是李學杰。
一個從小縣城走出來的孩子,一個把藝術奉為生命的音樂人,一個我市唯一音樂代表的人,一個成為奧運火炬手的幸運兒。
他,靠著一把二胡,將自己的人生演奏得異彩紛呈。
他從小城來
44歲的李學杰,老家在呼蘭,兄弟姊妹7個。小時候,僅靠在鐵路當扳道工的父親微薄的工資度日,家里的經濟狀況可想而知。
李學杰的父親老李是個熱心人,看到家門前來賣農產品的鄉下人受欺負,經常出手相幫。一來二去,他和一個叫陳德富的農民,成了好朋友。
那時,老陳與老李的友誼不摻雜水分,人到中年的老陳,總想報答好心人老李,他看李學杰癡迷于賣藝人演奏樂器,就對李學杰說:“跟大爺去吧,教你拉二胡!本瓦@樣,7歲的李學杰就成了民間藝人老陳的第一個弟子。
李學杰看到師傅老陳家徒四壁,家里七八口人只有一床被子,就連炕柜都是泥做的。但,山墻上掛著的1把胡琴,格外引人注目。
老陳摘下那把二胡,遞給李學杰說:“這把二胡屬于你了……”從此,老陳教李學杰拉起了二胡。
二胡水潺潺,汩汩從耳過;二胡松濤吼,風有靈性飛……二胡抒情山歌亮……二胡的旋律,開始在幼小的李學杰心里流淌。
慢慢地,李學杰開始在小縣城內有名氣了,因為他會拉一手動聽的二胡。有人說,李學杰好像阿炳,聽他拉二胡,心里就翻騰。
“那年,大慶到呼蘭招工,我幸運地被錄取了!崩顚W杰說,當時招工的人看我還是孩子,就逗趣地說,只要你有本事,就帶你走。這讓不夠條件的李學杰來了勁頭兒,他跑回家拿來二胡,大大方方、有模有樣地給招工的人拉上了曲子。一曲完了,招工的人沒聽夠,說再來一曲。就這樣,一曲接一曲,招工的人聽入了迷:“就這么定了,你被錄取了。”
就這樣,15歲的李學杰走進了大慶歌舞團,成了一名二胡演奏員。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