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少年管弦樂團(MYO)于2003年成立,是在香港注冊的慈善音樂團體,也是亞洲區內最優秀的青少年管弦樂團之一。MYO共分為四個不同程度的樂團,所有團員都必須先通過嚴格的甄選。在藝術總監兼總指揮高德儀、中級組樂團指揮胡仲勛、初級組樂團指揮鄭景聰,加上其他專業導師的指導下,近二百位分別來自全港超過一百二十所不同的音樂學院、大專院校及中、小學,對音樂充滿熱誠的青少年管弦樂手,透過每星期嚴謹認真的排練,學習不同時期及風格的樂曲,一同分享演奏音樂的樂趣。
MYO每年都會聯同世界各地頂尖的演奏家和指揮家合作,為香港及海外的觀眾帶來精彩的古典音樂演出及交流。2010年8月,MYO到訪日本鹿兒島并與當地著名的MBC青少年管弦樂團合奏,指揮尾崎晉也盛贊MYO的演奏充滿活力和熱情。同年4月MYO亦獲邀到北京國家大劇院及天津音樂廳作巡迴演出,而其中于國家大劇院的演出,更與著名合唱指揮家楊鴻年教授,及其率領的中國交響樂團附屬少年及女子合唱團合作,實為MYO的另一里程碑。
2009年8月更在奧地利著名音樂學府布拉姆斯音樂學校的邀請、維也納愛樂樂團及維也納愛樂樂團指揮大師Nikolaus Harnoncourt全力支持下遠赴奧地利交流,于享譽國際的埃斯特哈齊皇宮海頓音樂廳首演。2009年初,MYO很榮幸邀得首位贏得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享譽國際的中國小提琴家呂思清與MYO同臺演出膾炙人口的《梁山泊與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得到大部份觀眾站立喝彩,MYO的團員獲極大鼓舞。演出后,呂思清稱贊MYO是“充滿熱情、朝氣十足,是一隊非常優秀的青少年樂團”。
2008年8月,MYO被邀請于鴨巴甸國際青年藝術節作壓軸表演及于英國青少年管弦樂團音樂節中作揭幕演出 ,是亞洲區內唯一獲邀參與演出的青少年樂團。2007年7月參加上海國際兒童戲劇節,于上海音樂廳與美國魔術圈默劇團 (Magic Circle Mime) 同臺演出《彼得與狼》,并贏得“優秀劇目獎”。2005年與國際著名大提琴家王健合作,作籌款演出,被王健評為“一次合作已令我印象深刻,MYO的年青樂手為香港的古典音樂界提供了新血”。
MYO曾分別與香港著名鋼琴家羅乃新、李嘉齡、六秀士、New Art Strings Quartet、俄籍著名鋼琴家Maria Raszwetaeva、指揮家Ernest Smole、Robert Rieder、麥家樂、蔡浩文、Jerome Hoberman、楊力等合作,自2003年起不斷為觀眾呈獻多個不同種類的音樂會。除于香港演出外,MYO亦多次應邀遠赴世界各地的音樂廳,如:奧地利Langenwang Art Haus、布拉姆斯博物館、日本Yamaha合歡之鄉、上海音樂廳、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及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等演出。
MYO又積極參與海外的文化交流,透過這些交流,團員有機會向來自日本名古屋交響樂團、維也納音樂學院、布拉姆斯音樂學校、莫斯科音樂學院、俄羅斯交響樂團、印第安納州大學、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及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等世界一流的音樂家和導師學習。
除了不斷追求卓越的藝術水平,MYO亦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實踐“以音樂服務社會”的宗旨。MYO透過音樂會為各個有需要的機構籌款,受惠團體包括:香港小童群益會、為中國山區失學兒童興建學校的培才教育基金、保良局、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威爾斯親王醫院包黃秀英女士兒童癌病中心生命小戰士會Watoto關懷兒童事工等。
鋼琴(piano forte或forte piano),簡稱piano,是一種鍵盤樂器,用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