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聽松》又名《聽宋》。樂曲通過松濤借物詠懷,在贊頌民族英雄岳飛軍威的同時,傾注了他剛直不阿的性格和堅定自信的意志,歌頌了中國人民青松般高潔的民族氣節,鋼鐵般堅強的斗爭意志和戰勝敵人的英雄氣概。全曲氣魄豪邁,剛勁有力。
據阿炳說:"宋朝時候,金兀術給岳飛打得走投無路,狼狽逃至無錫惠泉山下。躺在聽松石上,心驚肉跳地傾聽宋朝兵馬的聲音。這曲便是描寫這個故事,所以又名《聽宋》。"據說阿炳在抗日戰爭時期每逢演奏此曲之前必講一番南宋時期入侵者金兀術敗逃的故事,以金兀術的敗逃喻日寇的失敗,以岳飛的奮斗精神預言中華民族的必然勝利。
引子氣魄宏大,猶如呼嘯的松濤震蕩山谷,氣勢宏偉,蒼勁有力,使人感受到一種堅毅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第一段以微弱的顫音和斷奏引出強有力的號角音調,具有強烈的時代戰斗氣息。
第二段則是樂曲的主體,始終貫穿第一段出現的號角音調,慢起漸快,力度從弱到強,在旋律進行中大跳音程很多,節奏復雜多變,并連續使用切分音,因而音樂氣勢如奇峰兀立,蒼勁挺拔。表現了一種不可阻擋的氣概。
第三段開始是間歇沉著的音型,然后是明朗雄健的樂句;尾聲在快而有力,類似鑼、“急急風”的節奏中結束全曲。
全曲短小精悍,氣勢浩大,層次分明,構思新穎,旋律流暢,一氣呵成,速度和力度倏忽多變,具有戲劇性效果。在演奏上大多采用一字一弓,就是在極快速度的十六分音符時也字字清楚有力,因而樂曲氣勢豪放。阿炳在二胡上用的是老弦和中弦,聲音特別濃厚有力。在音樂格調上與《二泉映月》的細膩委婉截然不同。
高胡 高胡又稱粵胡、南胡。是本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廣東音樂家呂文成將二胡習用的絲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