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主題隨想曲》,趙震霄和魯日融作曲。1958年,趙震霄和魯日融以秦腔曲牌為素材創作的民族管弦樂曲《秦腔主題隨想曲》,后改為二胡獨奏曲。1963年,在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二胡獨奏比賽中以新作品與觀眾見面,獲得巨大成功,被譽為“秦派音樂”的代表作品。該曲為循環體曲式,又具有戲曲板腔體的結構特點。 樂曲由引子、五個樂段和尾聲組成。
引子:節奏較為自由。選自秦腔音樂的“滾白”(苦音),情緒激昂、熱情,發音鏗鏘有力,旋律線條大起大落,有先聲奪人之感。
第一段:中速稍慢,富有表情的、如歌的樂段。曲調源于“殺妲姬”,旋律中蘊含濃郁的戲曲唱腔韻味,出現秦腔苦音唱腔的特征音“4”和“降7”,二胡頻繁運用滑音潤飾旋律,顯得悲涼哀怨,如泣如訴。
第二段:熱情、開朗的小快板樂段。節奏緊湊,音型短小,給人以豁然開朗的感覺,以后又兩次變化再現,貫穿全曲,充分表現出西北人民昂揚、奮發的精神面貌。
第三樂段:愉快、活躍的快板樂段。取材于“入洞房”曲牌,頻繁出現切分節奏,句幅規整,自由模進,表現了西北人民的樂觀主義精神和詼諧的喜慶場面。
第四段:華彩樂段。節奏自由,音域寬廣,技巧多變,跌宕生姿。
第五段:再現樂段:基本完整地再現了第三段的旋律,其情緒和奏法也大致相同。
尾聲:中速稍慢。取材于“扭門栓”,二胡全弓強奏,旋律雄壯,發音飽滿,最后以俏皮的、藏尾的大滑音結束全曲,曲調鏗鏘有力。
《秦腔主題隨想曲》具有濃郁的戲曲風味,生動地表現了西北人民勤勞質樸和豪爽的性格。帶動了秦派音樂的創作和發展,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演奏風格。
高胡 高胡又稱粵胡、南胡。是本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廣東音樂家呂文成將二胡習用的絲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