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閑居吟》,由劉天華作于1928年,作品格調典雅清越,寓深層音樂意蘊,創作手法洗練,結構嚴謹,有獨到的藝術品格。這一作品表明,劉天華已形成自己的音樂語匯和創作風格,在他創作的10首二胡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劉天華二胡曲代表作之一。該作品長期以來是專業院校高年級的必修曲目,近年來的全國二胡比賽,此曲被列為規定演奏曲目。
《閑居吟》是劉天華二胡曲中兩首大曲之一,篇幅較長。全曲共分五個段落,第一、三、五段與二、四兩段形成對比,是復合型的二部曲式。第一、三、五段是主部,第二、四段是插部。其旋律的發展很有特點,主部悠長、婉轉,富于變化;插部活潑、跳蕩,構成對比;尤其是借鑒琵琶、古琴的泛音技法,用了從未在二胡上用過的泛音,使樂曲的意境更為深邃。
第一樂段為慢板,提綱挈領,具有概括性,既為全曲定下了基調,又為以下幾段的發展提供了“基因”。一開始是一段如歌的旋律,舒緩、悠閑,愉悅之情如流水般地從心中流淌出來,富有詩情畫意。
第二樂段,節奏輕快,情緒活潑、跳蕩,反復加花演奏,與第一樂段形成音樂形象的對比。其速度比前一段略快,十個附點八分音符構成這一樂段的骨架,帶動連串音符的行進,表現了活躍的情緒。中間樂句“#4”的出現,使調性有上移五度的傾向,接著又迅速回落,使人感到情緒中似有某種不穩定因素。兩個長泛音恰到好處,起了連接和平衡的作用,使情緒得到適度控制。
第三樂段,節奏轉為極慢,反復吟唱,飽含著對社會、對事業和理想的思索。雙附點(附點音符加附點)的運用,使人產生一種神思恍惚之感,似乎悠閑之中隱含著憂郁。眼前雖然暫時安樂,前景如何,自己的愿望能否順利實現,一切都還未能預料。同一句型的反復出現,顯示作者有難以排解的思緒。這一樂段處于全曲中心,是精心之作。
第四樂段是一個輕巧、詼諧的小快板樂段,其旋律推進比第二樂段更跳躍。這一段共用了十五個“tr”,樂句以斷奏和小連音居多,情緒活躍而輕快。泛音的運用得心應手,而且獨具匠心。它的特點是:(1)短,時值短;(2)快,速度快;(3)連,連續使用;(4)多,一個樂段中用了幾十個。這是劉天華對二胡演奏技巧的貢獻之一,為后人樹立了創新的范例。
第五樂段是第三樂段的部分再現,最后加上三個泛音結束全曲,使這一段具有尾聲性質。第三樂段在全曲的中心地位,在這里又得到證實。作為結尾的三個泛音幽遠雋永,回味無窮;尤其是末尾一個“i”,落在內弦最下把上,若有若無,忽隱忽現,令人側耳尋聲,凝神深思。情緒上更趨平靜,樂曲漸慢漸弱,在夢幻般的意境中結束全曲。
高胡 高胡又稱粵胡、南胡。是本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廣東音樂家呂文成將二胡習用的絲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