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如何正確引導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柏拉圖曾說過:“音樂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外,必須把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目的來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隨著幼兒早期教育事業的發展,音樂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漸漸被人們發現和重視。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那么,在幼兒早期教育中,我們應如何正確引導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呢?
一、選擇適當的音樂題材開展教學
幼兒從小就具備了學習音樂的潛力,如幼兒聽到節奏明快、活潑、優美、抒情的歌曲,馬上就會手舞足蹈,搖頭晃腦……進行音樂活動時不能違背幼兒音樂教育的特點和規律,教師應細心正確的研究選用教材,挖掘有用的題材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選材應注意幼兒的可接受性、可接納性。不同的音樂會帶給幼兒不同的感受,這樣幼兒的音樂感官才能得到更好地激發和培養。
二、靈活多樣的音樂教學方式
首先,教師有規律地通過一些形式、措施和方法來激發和培養幼兒,使他們對音樂活動產生興趣。
1.教師積極融入營造音樂氛圍
進行音樂活動時,教師要親身融入,以自己對音樂的興趣、優美的舞蹈來感染幼兒,帶動幼兒。從而創造一個平等自由、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培養幼兒創新的能力,讓幼兒擁有輕松的學習環境。使幼兒的想象力、思維和個性能得到很好的發展,主觀的能動性也可以得到發揮。
2.注重故事性的音樂活動
教師可以根據活動的內容編造故事進入音樂中,讓活動的過程具有游戲性,使幼兒對音樂游戲更加熱愛,達到科學性、藝術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如,在欣賞《獅子王》時,教師可以先出示大量的故事圖片,然后再播放音樂,這時教師就可以以故事進入:在廣闊的非洲大草原上,生活著一只快樂的小獅子,它的名字叫“辛巴”……這樣有感情的描述,幼兒會愉悅輕松進入角色,為音樂活動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三、通過音樂教育激發幼兒自我表現力
音樂教育不僅可以激發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還能提高他們的聽覺能力及欣賞能力,陶冶情操,增強他們對于生活的熱愛。其實音樂教育可以調動幼兒主動求知的積極性,引導激發幼兒的自我表現性,讓孩子們自由的發揮創造,在教師的幫助下自編、自演一些音樂活動,從而產生自信感,還可以挖掘和發展幼兒自身潛在的音樂素質和能力,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好的幫助。
總之,教師首先要善于發現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只有在音樂教學中融入深厚的感情,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激發幼兒的美感,并不斷地引導、保持、增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讓他們喜愛音樂融入音樂。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