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與二胡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數年前筆者也未想到過這個課題。但近年來隨著氣功研究的不斷深入,氣功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廣泛。實踐證明,氣功與多門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如開發智力潛能、體育競技、軍事航天、聲樂舞蹈、書畫創作等等。那么氣功與二胡演奏有沒有關系呢?由于我從事多年的二胡演奏及教學,近些年對氣功又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學練了幾種氣功功法,并嘗試用氣功結合二胡演奏,我發現氣功與二胡演奏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為拋磚引玉,本人愿就習練二者的體會及認識作此拙文,以供音樂界、氣功界的同仁研究探討。
中國氣功源遠流長,氣功流派至今不下千余種。但究竟功法的基本要素無非主是六個字——調身、調息、調心。以下就這三要素與二胡的關系分別敘述之。
一、調身:
顧名思義就是調整身體的姿勢,是練功者在練功時間內所采取的體位及形態。氣功的姿勢不外是行、立、坐、臥四個方面,古人稱為“四威儀”。這四個方面又分為多種姿勢,本文就其中坐式與二胡的演奏姿勢作一比較。
氣功平坐式的要求是:臂部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坐在凳子上,上身與大腿、大腿與小腿的夾角約為90度,上身自然端坐,頭頂正直,松肩垂肘,含胸,口眼輕閉,兩手分放在大腿上,腰部自然挺直,腹部松軟,兩下肢外側相距與肩同寬。
二胡的演奏姿勢一般分為三種:平坐式、疊腿式以及立式。目前常用的平坐式即與氣功的平坐式基本是相同的。二胡演奏者必須自然端坐,頭正腰直,雙肩放松,兩擘自然下垂,目視前方,含胸收腹,臂部著椅的比例及上身與左大腿、左大腿與左小腿的夾角與氣功的平坐式相同,所區別的只是因演奏二胡的需要右手操弓、左手持琴、右小腿后屈而已。
二、調息:
就是用意念調整呼吸。氣功的呼吸方法很多,其中自然呼吸法系列就包括有自然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包括有順呼吸、逆呼吸、潛呼吸、臍呼吸)、另外還有呼吸法、吸吸法、停閉呼吸法、直至高深階段時的胎吸法。由于功種不同,鍛練目的不同,有些功法在練呼吸時要配合一些其它內容,比如與默念結合、與舌功配合、與肢體動作配合、與意念配合等等。古人稱之為“導引術”的動功,就是將呼吸志肢體動作配合的:即手抬起或雙手向外開的動作配合吸氣,手下落或雙手向里合的動作配合呼氣。
二胡在演奏過程中,呼吸的方法也有很多,就一般規律而言,在演奏拉弓時配合吸氣,推弓時配合呼氣。但隨著音樂旋律的起伏變化,呼吸也就不時地進行調整,有時一口氣連奏數音,有時則要偷氣(搶氣)、屏氣、沉氣等等。可以說二胡的演奏過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調息過程,演奏中的呼吸由于受音樂內容、節奏、力度、速度、演奏技法等多種因素所制約,其呼吸節奏要適應演奏的需要不斷變化,因此除一般規律之外,它還具有明顯的無規則性。試舉二例:
著名二胡演奏家張銳先生一貫主張演奏時要“意在音先,音落情續”,他在演奏《二泉映月》的起興句與結尾句時,特別注意氣息的運用,當他演奏起興句 06 5643│2——時,他說:“我的內部感覺是,必須提著氣,神智高度的專注、集中,用緊密持續的顫指把這幾個音很有分量的演奏出來。”請注意!他說的“提著氣”三個字就是氣功中常說的“以意領氣、意在氣先”的道理。這“提著氣”三個字形象地說明了“屏氣”的調息動作,這一提氣就在樂曲一開始就把觀眾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緊接著第二小節的2字,隨著呼吸一推弓的同時而入,、使聽眾的心情立刻松馳下來,給人以心曠神怡的感覺。反之,如果起興句是在很隨意、松馳的狀態下奏出來,無論如何也是不能打動人的。
又如:當我在演奏《二泉映月》的一個小高潮樂句:5565535│6 -66│66 時,一連串的5個顫弓,我用的是腹式呼吸,這時腹部幾乎不動,只是感到臍部在極輕微地蠕動,同時想象此情此景猶如皎潔的月色,清亮的漣猗,透過薄薄的云層,照亮山川大地。這里的顫弓要求發音清澈,細密均勻,好象密蜂的雙翅在輕輕地顫動,這時著重體現一個“靜”字。試想一下,如果此時用粗重的甚至帶喘的呼吸是絕對達不到如此意境的。
氣功調息的要求是深、長、細、勻,這必須要有兩個前提,一是要調正好姿勢,使身體保持自然、放松,二是要有安靜的環境,情緒寧靜,不存雜念,方能入靜。在此前提下方能呼吸綿綿,若存若亡,息息歸根,出入丹田。二胡演奏也是同理:首先在演奏之前,姿勢做好后,要保持心境放松,任何個人煩惱之事放之天外,心里默念將要演奏的旋律,進入角色(即意境)。很難想象一個剛做完激烈運動,大汗淋漓的人,馬上操起二胡就能奏出動人樂曲的人來。
三、調心:
亦即意識鍛煉,是氣功三要素的關鍵。調心是著重研究純化意識的方法的。其中的內容是意念的集中及其應用,要求在練功的過程中把自已的思想、情緒、思維意識與氣功法的要求統一起來,排除雜念,使大腦思維活動有針對性地高度集中,從而進入一種虛空、輕松愉快境界。常用的調心法有:意守法、存想法、觀想法、默念法、貫氣法、排除雜念法等等。
在二胡演奏中調心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演奏中的調心是為了排除雜念,通過想象或意念進入特定的演奏境界。常常聽到卓有成就的演奏家說的一句話:“我是用心在演奏。”著名二胡演奏家閩惠芬就是用心來演奏的。她在“談江河水的演奏”一文中寫道:
“當我聚精會神準備開始演奏《江河水》時,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烏云滾滾、江水沉沉的意境,仿佛聽到拉纖工一步一步呻吟、一步一滴血掙扎前進的聲音。3……6……2……5·3 6……3……,這段引子把我們帶到了另一個世界——黑暗的吃人的舊社會。
第一段:1·61253∣2 3 61253∣6-61∣,這深沉悲痛欲絕的旋律綿綿地流出來了,表現的是一個慘遭不幸的婦女,悲痛欲絕的傾訴。當第三小節最后一個高音1出現時,要用強有力地壓揉使其發出非常強烈的顫音,每拉到這兒,我真感到心都要抽搐起來,這是一聲發自內心的呼喊。當第九小節出現抖弓時,我感到我的心也在跟著顫抖。第十二小節中開始的1612∣3532∣ 運弓略斷,1和5兩音加壓揉,象是一聲聲強忍悲痛的抽泣之聲。”
在這里,閩惠芬用的就是氣功調心中的“觀想法”。觀想又稱作禪觀,是把外界環境與內在機體結合起來的一套幻想方法。閩惠芬就是用心去探求樂曲的情感,用觀想來想象樂曲表達的人物形象,進入特定的藝術環境,并與內在機體的完美,充分發揮卓越的演奏技巧。隨著樂曲的進展,她時而用強烈的運弓和接踵而至的抖弓,使我們聽到江水咆哮,壓抑不住的感情象滾滾江濤掀起萬丈巨瀾;時而用深長的運弓表現江河之水日夜流不盡、悠悠東去的深刻境內外界。
由此可以看出:二胡演奏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綜合性的調心過程,演奏者的心理活動很難用語言作祥盡描述的,那是一種難以名狀的朦朧狀態,意識的參入似氣功中的“意守”,那是似守非守的狀態,“似守”則根據樂曲的情緒夸張、起伏、或對出現的音準偏差作出迅速調正;“似守”則隨波遂流,任其自由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二胡與氣功的關系是十分密度切的。二胡演奏的過程同氣功一樣,是一次調身、調息、調心的過程。筆者認為:氣功與二胡的結合并不是一般二胡愛好者要以運用的,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演奏活動,必須在掌握了二胡的全面演奏技巧,有深厚的基本功,并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音樂修養,并懂得氣功的常識及經過氣功的修練后,才能進入氣功與二胡結合的狀態,方能得到美好無比的藝術享受。但我并非主張習氣功者要會二胡,習二胡才必會氣功。但起碼有一點是肯定的:二胡演奏者學一點氣功,懂一些氣功的知識,無疑對二胡演奏是有所幫助的。不信?請君一試。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