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愛樂:遲到七年的音樂會
錄入時間:2008-11-17 來 源:同程網 [音樂考級]
7年前,曾聽說圣彼得堡愛樂樂團要來上海演出,主辦方甚至已經制作了海報。然而最終未能成行,讓我等樂迷空歡喜一場。今年深秋,這支俄羅斯最負盛名的交響樂團終于將光臨上海大劇院,于我等也是一場煎熬。
應該承認,圣彼得堡愛樂雖然如雷貫耳,令人心儀,但我們對它的了解更多地還停留在唱片和穆拉文斯基時代。它的前身是1772年創立的圣彼得堡音樂協會,十月革命后由宮廷樂隊改為蘇聯第一支國立樂團——列寧格勒愛樂樂團(蘇聯解體后改用現名)。
歐洲音樂史上的一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如克拉拉·舒曼、安東·魯賓斯坦、科達伊、庫塞維茨基、斯托科夫斯基、高克等都與該團合作過;俄羅斯偉大作曲家鮑羅丁、穆索爾斯基、李姆斯基-科薩柯夫、柴科夫斯基和格拉祖諾夫的許多重要作品也由該團首演。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20世紀,包括肖斯塔科維奇6部交響樂的首演。 然而,對這個樂團的發展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從1938年起掌權達50年之久的指揮泰斗穆拉文斯基。穆拉文斯基藝術造詣精深,為人沉默寡言,說一不二。他的晚年身體不佳,據說樂團為了防止意外,曾悄悄物色一名接班人。穆拉文斯基知道后大發雷霆:“就算他們必須用擔架才能把我抬出去,我還是要指揮這個樂團! 就是這位威嚴冷峻的指揮大師,領導著樂團始終挺立在世界一流樂團之列。上世紀50到70年代,穆拉文斯基多次率團出國巡回演出,所到之處,無不轟動,讓心高氣傲的西歐音樂界心悅誠服。
1988年穆拉文斯基去世后,由特米爾卡諾夫接任音樂總監至今。我們當然相信樂團如今依然具有很高水準。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它的同城兄弟基洛夫管弦樂團近年來在捷吉耶夫的領導下光芒四射,大有蓋過圣彼得堡愛樂之勢。盡管特米爾卡諾夫對此不以為然,說:“當年我到這個樂團,它在俄羅斯是第一位的。今天它依然如此,這是我最大的榮耀!钡珜ι虾访詠碚f,聽過基洛夫那場勾魂攝魄的訪滬音樂會后,圣彼得堡愛樂確實需要一場更精彩的演奏,才能證明它的龍頭老大地位。
特米爾卡諾夫畢業于圣彼得堡音樂學院,曾獲得全蘇指揮比賽第一名,1977年39歲時就被任命為基洛夫劇院的藝術總監和首席指揮。而捷吉耶夫曾是他的助手,是在他離任后接管基洛夫劇院的。
1980年,特米爾卡諾夫出任英國皇家愛樂樂團首席客座指揮,引起國際樂壇注目。1987年,他帶BBC交響樂團訪問前蘇聯,不久又率領基洛夫歌劇院前往倫敦皇家歌劇院指揮《鮑里斯·戈杜諾夫》《葉甫根尼·奧涅金》和《黑桃皇后》。1992年,特米爾卡諾夫被皇家愛樂樂團聘為首席指揮,2000至2007年被美國巴爾的摩交響樂團聘為音樂總監,還客席指揮過眾多世界一流樂團,如今還兼任莫斯科大劇院和丹麥國家交響樂團的首席客座指揮,以及圣彼得堡每年廣場藝術國際音樂節的藝術指導。他說:“我的日程每年都在變化,但重點在圣彼得堡愛樂樂團!
深厚的傳統、優良的素質、有效細致的排練以及相當數量的巡回演出,使得圣彼得堡愛樂樂團保持了較高的水準。因此,我們理應對他們的兩場訪滬音樂會充滿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