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在上海音樂學院深造的歲月,杜聰如饑似渴地吮吸著民族音樂的養料,求學的六年,他象一只不安分的兔子,在很多教室里亂竄,繼而學到了二十多種樂器的演奏方法,僅笛類便有骨笛、豎笛、彎笛、弓笛、口笛、腰笛等,同時,他對古典民族樂器也產生了濃厚興趣,自學了塤、尺八(流行于周代的吹奏樂器),并且對巴烏、葫蘆絲等少數民族樂器也情有獨鐘。
此時,他又把視線投放到一種后來終于使他聲譽鵲起的樂器:古箏。從古箏身上又慢慢過渡到排簫,直到最終登上“亞洲排簫王子”的金殿。
說起排簫,有必要小作交代。排簫與我國的古簫是不同的,排簫有數十個吹管,音區豐富,有難以狀寫的立體性,同時,它的音質纏綿多情,有那種九曲十八灣的幽密與長遠,對演奏家的技術要求很高。目前,世界上最具權威的演奏家是羅馬尼亞的排簫王子贊費爾先生,以“云雀”為首的一大批排簫作品,使他成為公認的排簫領袖。杜聰正是在出訪歐洲時一睹贊費爾風采的,于是他暗暗發誓:我們中國也要有自己的排簫,要有改良的、中國特色的排簫。
之后的一年多,杜聰絞盡腦汁設計排簫,與專業樂器廠的老師傅共同切磋,終于造出了如讀者們今天照片上所見的“杜氏排簫”,它有二十八根吹管,演奏時一旦忘情進而閉上眼睛時,總有一種癡迷狀。樂器廠的一位老師傅看了杜聰演奏的電視直播后對其調侃道:“我看你吹排簫的動作,可真象‘啃豬排’呀”!眾人無不大笑。
杜聰的排簫一經問世,立刻受到廣大樂迷及觀眾的歡迎。其時,他巳調入上海歌舞團,該團領導動員本單位一流的歌、舞、樂、音、美人才,配合他演出,為他隆重推出了一臺名為“排簫熱浪”的演奏會,取得巨大成功。各地唱片商蜂涌而來,為他制作CD唱片,排簫組曲“沉思”第一版就賣掉了十萬張;“橄欖樹”、“羅密歐與朱麗葉”、“天鵝湖”等排簫專輯,也在短短的半年中銷售了近八十萬套,神州大地一時涌起了杜聰的排簫熱浪,一些電影、電視制片人也瞄準了他手中的那支神奇的排簫,邀他在劇中伴奏,如“封神榜”、“海上舊夢”、“彩云追月”、“夢醒五棵柳”、“繼母”、“南極之行”、“瀟湘水云”等。
著名導演陳逸飛在執導影片“海上舊夢”時,其中需要一段排簫音樂,幾位大腕演員一致推薦杜聰,但此時杜聰恰恰在杭州演出。
陳逸飛問:“能不能換一個人?”但樂隊指揮回答:“非他不可,除非去羅馬尼亞請世界排簫王子贊費爾先生。”,于是,陳逸飛電告在杭州與杜聰同臺演出的毛阿敏,無論如何要把杜聰“綁”回上海。類似的故事是很多的,著名導演吳貽弓執導“闕里人家”,也對片中杜聰的排簫音樂大為贊賞;電影“燃燒的婚紗”的女主角聽到片中杜聰的排簫聲,總要潸然淚下,不能自己。
也有評論家撰文,稱杜聰這位排簫王子是“煽情王子”,認為他“懂得如何把握當代都市人的情感閘門”,懂得應該怎樣為飲食男女“設情、造情、煽情”,也有一些崇拜他的“追星族”認定他是所謂的“大眾情人”。對此,他則報以一笑,戲謔道:“做個勤勤懇懇的“情人”也不錯,老是能夠吊起別人的胃口。”
杜聰簡介:
1967年出生于上海
1978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師從趙松庭先生
1981年升入本科民樂系,師從陸春齡先生
1985年進入上海民族樂團 同年獲上海市文藝匯演管樂一等獎 同年與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合作,錄制了第一張笛子CD專輯《幽蘭逢春》,榮登香港電臺十大古典CD榜
1986年與臺灣《音樂中國》出版社合做,錄制笛子CD唱片 《原野上的笛聲》
1991年調入上海歌舞團。
1991年起,先后錄制排蕭唱片《沉思》、《紅塵天使》、《秋夢1》、《高山流水》、《排蕭王子杜聰專輯》等數十張。曾在數十部影視劇中領奏和獨奏。出訪過美國、法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曾經參與制作了《黃孩子》、《阿姐鼓》、《央金瑪》、《蘇武牧羊》、等一系列大制作。
曾經在數十部電影、電視劇中擔任獨奏、領奏《家春秋》、《封神榜》、《女人們》、《燃燒的婚紗》、《繼母》、《南極之行》、《畫魂》、《海上舊夢》等。2002年起,借調到北京空政文工團。(來源: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