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古箏領域第一個雙料冠軍,袁莎當選并非偶然。同樣曲目,同樣譜子,彈出的不同味道是在細微之處,其微妙盡現左手按滑音等,輕攏慢拈抹復挑中深藏人無我有之韻味。袁莎體會,有旋律沒感情的是技巧不是音樂,有技巧沒境界的是匠人不是藝人,即“心上沒有,手上白走”。賽前,袁莎一日練兵12小時,高強度訓練使她對岳飛“怒發沖冠”、“壯懷激烈”之情“染指”愈深。
岳飛臨刑前有個華彩樂章。袁莎一向重視“能將氣氛烘托到最高潮”的華彩。自由的華彩也是最能表現彈琴人技巧、深度、境界之所在!耙魳窙]有一定的”,袁莎認為譜子只是框架,她不喜拘于譜子,愿在譜子上改寫、注入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杜R安遺恨》的華彩將她十四五年的鄉愁一瀉掃弦中。
箏帶來的是“不爭”
袁莎將琴者分為三類:一、老師不教,自己會處理;二、老師教了才會處理;三、老師教了也不會處理。袁莎實話實說,她屬于會處理一類,是生活教給她處理和反映生活的音樂。
琴為心聲,志在高山、流水或塵俗,袁莎說:“清濁之分,一聽便知!薄耙粋人有不良品質,初級階段、中級階段即技巧階段體現不出來,到了高級階段,人格即琴格,忠奸善惡在音質中藏也藏不住。”
20年與箏相伴,箏教育袁莎的是不爭!肮~給我的最大收益——平和。”“退一步海闊天空”是袁莎自小實施的自我保護的生存策略。
回首20年,袁莎理解了父母對她和妹妹袁莉“特殊的愛”。妹妹12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霸诜忾]的家鄉山區,父母逼迫兩個女孩子遠走高飛是具有非常眼光和勇氣的!狈棚w異鄉十幾年,袁莎體會到:“音樂是很個人化的東西。”
袁莎演藝檔案
1977年生于浙江天臺縣,不滿6歲開始學習古箏。10歲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十余年間專攻古箏,一路保送升學念到中央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是當今民樂領域新一代表演精英。除在國內舉辦個人演奏會外,曾出訪日本、法國、英國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受到好評。三次榮獲“民族器樂獨奏觀摩優秀獎”,在第一屆“‘龍音杯’中國民族樂器——古箏國際比賽”中奪得金牌,在文化部舉辦的“全國青少年藝術大賽——第一屆中國民族樂器獨奏比賽”中獲青年專業組第一名。錄制出版了《箏獨奏欣賞》、《花與音符的邂逅》、《古箏演奏入門》等音像制品。(來源:天臺報 作者:李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