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芝加哥交響音樂廳演出的一臺交響音樂會,受到了一千五百多名中外觀眾的熱烈歡迎。其中除了天才青年小提琴家李傳韻的演奏迷倒全場外,那一首交響幻想曲《霸王別姬》,由于把東西方的藝術形式完美地結合起來,用中西樂器的強大表現力,演繹了中國歷史上項羽和虞姬英雄美人之間一段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而廣受好評。演出中簫的演奏者,配合獨唱演員陳俊華、古箏演奏者張曉紅,把那種纏綿悱惻、哀婉細膩的人物感情刻畫得十分成功,在整個樂團的音樂烘托下,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這位簫的演奏者,就是中國音樂學院青年教師、被許多音樂愛好者稱之為“美女詩人音樂家”的陳悅。
陳悅來自浙江西子湖畔的杭州。美麗的江南環境和家里的藝術氛圍,使她從小就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陳悅的父親是文工團員,從五歲半起,小陳悅就開始玩弄和學習吹奏父親的笛子,當時大家都笑稱她是“假小子”。“假小子”聰慧、靈氣,笛子越吹越好,十二歲就被著名的演奏家、教育家、笛子大師趙松庭發現,被收為關門弟子。在十五歲的時候,她順利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又師從教授張維良學習笛、簫。十八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四年后成為研究生,拿到碩士學位后留校,成為中國音樂學院最年輕的講師之一。
與生俱來的天分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使陳悅從一個普通的愛好音樂的女孩子,逐漸成為中國頂尖級的、成熟的、有自己獨特風格的笛、簫演奏家之一。小時候,她為了加大自己的肺活量,堅持游泳鍛煉,每天下學無論多晚,都要練習吹奏兩個多小時,從不間斷,有時候竟然抱著笛子就睡著了。一直到現在,陳悅在教學之外,還經常參與各類藝術實踐及努力探索創新,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功力。“如果說,扎實的打下基本功需要的是勤奮,那么現在勤奮和悟性同樣重要。”陳悅說。
陳悅現在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管樂研究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央民族樂團客席獨奏演員。她先后多次出訪美、日、韓、法、俄等國家和地區,受到廣泛的贊譽。有關陳悅的演奏作品和介紹出現在許多中外雜志和網站上。網友們評論說,陳悅的演奏“太優美了,是天籟之聲”,“好好聽,我都被陶醉了”, “笛聲如人語”,“笛聲有情人更有情”......,并稱贊她是中國“美女音樂詩人”。
到目前為止,年輕的陳悅已經出版了四張管樂CD專輯:《情竹》、《蕭色》、《無詞歌》和《亂紅》,幾乎每一兩年就有新的笛、簫專輯問世,每個專輯都有新的理念和創意。這些專輯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和歡迎。有一位評論家在談到《簫色》專輯時說,“陳悅的音樂風格細膩婉約,深情蘊籍,這位江南女子在演奏中那好似春光乍泄的迷人風采賦予了這樣一件古董式的樂器以新鮮的生命。在陳悅的唇下,那種簡單和悠長的音色,充滿年輕而美麗的傷感,但同時又洋溢著一種青春的氣息……”現在,陳悅正在錄制一張以中國各地風景和少數民族風情為主題的管樂器專輯,不同于“情竹”、“無詞歌”以流行樂為主,也異于 “亂紅”的以即興樂取勝;在新專輯中,會有很多原創的、及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原生態音樂為素材,將會把聽眾帶入“畫中樂、樂中畫”的境界。
在談到《霸王別姬》的演出時,陳悅說,這是她首次與中國交響樂團的合作。“中國民族器樂發展,一定要走東西方器樂結合的、多元化的道路,好的傳統要保留,但不能總是再用單一樂器來僅僅演奏傳統曲目。”陳悅認為,交響幻想曲《霸王別姬》就是一次很好的嘗試,借助東西方樂器的互補及碰撞,凄涼纏綿和宏大深沉的音樂語言融合在一起,產生了特殊的效果和震撼力。在這方面,陳悅自己也不斷探索和力求有所突破。最近,她正在與曾獲得過格萊美獎的丹麥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蘭斯和夫人、直笛演奏家米切爾合作,即將推出一個具有嶄新風格的中、歐民歌的重奏專輯,其中一半是中國樂曲,一半是歐洲曲目,音樂愛好者們將會從中深切感受到中西管樂語言多元化的藝術魅力。
與陳悅接觸過的人,都感到她性格開朗、活潑爽直,完全是一個樂天派。許多人都感到這么一個女孩子,竟然能吹奏和表現出如此富有深刻內涵和意境、感情如此豐富的樂曲,十分令人驚奇。陳悅是個大忙人。除了教書、演出、錄音之外,她還在普通綜合類大學開設選修課,為熱衷學習民樂的大學生們教授笛子,致力于中國管樂的普及工作,受到眾多大學生的歡迎。她頗帶自豪地對記者說,我現在有四百多學習笛子和簫的業余學生呢!沒有一絲一毫的傲氣和做作,樸實、執著、堅毅,始終如一,這就是陳悅——一位結合了內在美和外在美的、有著詩人般氣質的音樂家。(來源:世界娛樂報道)
八角鼓,又稱單鼓。滿族、白族、漢族拍擊膜鳴樂器。因鼓身呈八角形而得名。流行于北京、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