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一部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又具有完美藝術創作的音樂作品,為什么會請一個寧波的業余合唱團來作為全場的合唱與伴唱?筆者試探性地問。
張列指揮接了過去: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對《紅樓夢》的理解和對《紅樓夢》再創作的理解。一首歌曲、一部音樂作品表現,不僅要有一定的演唱技巧,還要寓情于歌。寧波是梁祝的故鄉,寧波知青合唱團對“情”有其獨到的理解,與演出的要求很吻合。二是目前國內的專業合唱團很少,臨時請一個合唱團,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我們與寧波知青合唱團去年已經合作過一次,非常成功;三是演出成本高。這臺音樂會從創作、編排、排練到樂與聲的和,投入成本較高,如果請外地的專業合唱團,會大大增加演出成本,如果寧波的合唱團能勝任,又何必舍近求遠呢。昨天,我參加了寧波知青合唱團的排練,感覺他們的演唱表現水平較去年又有很大的提高,演唱水平已不亞于專業合唱團。
筆者轉向吳碧霞:吳老師,去年底在廣州演出時,您曾說“我會用吳碧霞的方式去演繹”,能透露一下“吳碧霞的方式”嗎?
吳碧霞說,王老師一直是我非常敬仰的作曲家,我想是我們對于音樂的執著產生的契機吧!我喜愛《紅樓夢》,它是一本可以享用一生的作品,《紅樓夢》歌曲也是我喜歡的作品。所以,演唱王老師的作品包括《紅樓夢》作品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我覺得《紅樓夢》歌曲的意義超越了電視劇歌曲,它已經和中國古典詩詞融為一體了。用演唱詩詞的方式突出中國古典詩詞的主題,同時也是對中國古典文學在音樂上的一個新的嘗試和詮釋,我希望能夠把詩詞作品從書架的供奉中拿下來,而融入到歌唱和音樂當中。
王老師,您能不能談談對當前藝術發展的看法。
王立平:我認為現在的藝術最大的缺點是浮躁,這種浮躁是人們的短視,短期行為,沒有長遠觀點,什么都是一次性的。這是不對的。文化藝術不是短期行為,對中國傳統的藝術文化,不能采取虛無主義的態度,首先應該繼承,然后再取舍,如果什么都不繼承,還談什么取舍?藝術、文學、文化還是要沉甸甸的,我們不要忘記自己的老祖宗,應該有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素養。
一天的幕后工作就要結束了,筆者深深感到,王立平對自己作品所寄予的濃濃愛情,張列對指揮王立平作品所傾注的那份激情,和吳碧霞對演唱王立平作品所付出的那份深情。5月3日晚,《夢系紅樓——王立平經典作品大型音樂會》就要在寧波音樂廳奏響,《紅樓夢》的“夢”和藝術家們的“愛”,又怎能用一個“情”字了得?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