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娛樂訊 近日,由文化部主辦的2010年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活動正在京城火熱進行。此次中央民族樂團將攜三臺演出參與其中,包括《江山如此多嬌》大型民族音樂會、《金色回響》民族音樂會及《茉莉花》經典民歌音樂會。
新編創排三臺演出參與展演
中央民族樂團作為中國的國家級表演藝術團體,重新編排、創作了《江山如此多嬌》大型民族音樂會、《金色回響》民族音樂會及《茉莉花》經典民歌音樂會。由我國知名指揮家陳燮陽及青年指揮家劉沙擔任。笛子、嗩吶與樂隊《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民族管弦樂《瑤族舞曲》、中阮協奏曲《云南回憶》等作品,利用民族樂隊的豐富表現力以及原生態的藝術表現手法,為觀眾展示了豐富多彩的音樂風格。音樂會中有些作品還體現出民間傳統藝術的特性,如《萬馬奔騰》中的蒙古族民間長調和呼麥演唱。中央民族樂團還將演奏民族音樂經典作品《二泉映月》、《夜深沉》、《將軍令》、《三六》等民族代表性的佳作。胡琴協奏曲《火祭》是譚盾先生的力作,同時也是該團的保留曲目。擔任獨奏的金玥是該團優秀的青年二胡演奏家。
委約多位知名作曲家把關
根據音樂會的需要,樂團委約了多位中國知名作曲家,在樂曲風格、創作形式上嚴格把關。其中,民族樂隊與合唱《天下黃河》重新調整后更加大氣。重新改編的琵琶、花腔女高音與樂隊《春江花月夜》這首樂曲,在傳統古曲的基礎上運用當代多聲部的音樂表現形式,融入西方和聲復調的對比手法,使樂曲既保留了傳統名曲的曲貌特征,同時又以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將樂曲給予新的加工、整理,音樂呈現出古樸、華麗而優美動聽的特點。古琴、鋼琴二重奏《琴韻》則把古曲《梅花三弄》奇妙地編織成某種不可能完成的對話,然而,古琴與鋼琴似乎各自低吟,卻描繪出東西合璧的水墨畫,給人以回味無窮的魅力。這種古琴與鋼琴的演奏形式體現了中西文化的交融,音樂體現出了旋律優美,可聽性強的特點。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