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員介紹
Peter De Sotto 彼得·迪·索托
彼得是一個了不起的天才,他不僅是一個古典音樂家,而且還是一個吉普賽音樂鑒賞家,更是一個杰出的歌劇男高音歌唱家。他的音域涉及從輕流行音樂,到地道的愛爾蘭民謠,再到偉大的意大利歌劇詠嘆調,包括《圖蘭朵 “今夜無人入睡”》,被稱為是“可靠的帕瓦羅蒂替身”(《立體聲評論》)。彼得最近在《威爾第茶花女》中扮演阿爾弗雷多,并在加拿大歌劇《心弦》中擔任主要角色。
“每當彼得?迪?索托展現他那純正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喉(通常唱西西里島及那不勒斯民謠),我會發現我的眼框變得濕潤。不可思議的是他在小提琴彈奏方面還是一個奇才,他可以用令人目眩的速度彈奏出吉普賽歌曲!(《國家郵報》,加拿大)
“彼得不僅是一個讓人不可思議小提琴家,可以彈奏各種風格的音樂,他更有一副好嗓音,這是我聽過最完美的嗓音之一。我無法相信有人可以擁有如此多的天賦!(Glenn Dicterow,音樂會大師,紐約愛樂樂團)
Alexander Sevastian 亞歷山大·塞巴斯蒂安
亞歷山大·塞巴斯蒂安于2002年加入到杰拉多四重奏,負責手風琴、鋼琴以及小六角手風琴。至今,他已獲得四項國際手風琴比賽的大獎,包括挪威奧斯陸峽灣杯(1998年)、北俄羅斯杯(2000年)、Anthony Galla-Rini手風琴大賽(美國,2001年)以及 The Coupe Mondiale國際手風琴大賽(美國,2007年)。
亞歷山大出生在白俄羅斯的明斯克,早?7歲的時候便開始學習手風琴。1991年,他進入明斯克的格林卡音樂學院學習,他出色的表現,幫助他在2002 年進到莫斯科Gnessin音樂學院深造。在那里,他師從于著名的手風琴演奏家及教育家弗雷德里希?利普斯(Friedrich Lips),并獲得了演奏專業的碩士學位。
1996年,亞歷山大在莫斯科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作為手風琴獨奏,他跟隨俄羅斯廣播交響樂團,在俄羅斯、烏克蘭、德國、意大利以及日本等多個國家演出。同時,亞歷山大也是一個活躍的獨奏者和室內音樂家。他有著非常精彩的經歷,很多著名的音樂場館都出現過他的身影,包括柴可夫斯基音樂廳、格林卡 Capella音樂廳(圣彼德堡)、三得利音樂廳(東京)、未來港音樂廳(橫濱)、羅伊?湯姆森音樂廳(多倫多)、Jack Singer音樂廳(卡爾加里)以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近期,他將在墨西哥、意大利、葡萄牙、塞爾維亞、美國以及加拿大做一些獨奏表演,同樣也會與一些交響樂團合作進行表演。
2001年4月,亞歷山大同家人一起移居加拿大,并在2003年5月獲得多倫多大學演奏專業高級證書。在多倫多大學期間,他與Joseph Macerollo一起學習,完成學業。
2008年4月,他在新作品展示節上,在Peter Oundjian的指揮下,與多倫多交響樂團完成首演,表演曲目為《Malcolm Forsyth手風琴協奏曲》。在2008-09年度,最引人注目的是2009年2月份,亞歷山大在其首次大西洋巡演中在加拿大東部的表演。
亞歷山大現今和他的妻子安娜以及兒子弗拉基米爾住在多倫多,在2005年,他已成為加拿大公民。
Kornel Wolak 科納爾·沃拉克
他擁有優質的嗓音、精確的彈奏控制技術以及豐富的音樂想象力,在兩個大洲獲得高度的贊揚?萍{爾?沃拉克主要負責單簧管,表演獨奏協奏曲及轉場橋段。對于在最近的演出中,評論家認為“科納爾的表演展現出令人欽佩的冷靜,耐心營造美妙、富有生命力的樂章。”(Andrzej Chylewski,《Glos Wielkopolski報》)!八膹椬喔挥性娗椋錆M自由想象的色彩,并極具動感!(Jolanta Brozda,《選舉日報》,波蘭)!八顬殚W耀的地方是他對樂器的控制,以及他柔和優雅的表現力”(John Terauds,《多倫多星報》)。2007年初,科納爾加入到杰拉多四重奏,他在音樂上也涉獵眾多領域,從歌劇和古典音樂,到探戈舞曲,再到包括吉普賽樂曲在內多種民族音樂。他也深受聽眾喜愛,單單在北美,就已有超過90場的演出。
除了在杰拉多四重奏的演出,2007-2008年期間,科納爾還和許多的樂團合作演出,包括魁北克交響樂團、查爾斯頓交響樂團、多倫多 Sinfonietta樂團(在安大略皇家博物館演出)及多倫多交響樂團等。此外,他還在Jozef Zeidler音樂節的開幕式及波茲南愛樂樂團第60周年巡演音樂會中表演。他的音樂也出現在古典音樂FM96.3、國際公共廣播電臺、美國國家公共電臺以及加拿大廣播公司等電臺媒體中。科納爾還跟隨以Lukasz Borowicz為指揮的波茲南愛樂樂團到各地巡演,并錄制了Karol Kurpinski的B大調單簧管協奏曲。2008年夏季,他在尼亞加拉國際室內音樂節中出場表演三次。目前已有的預約包括:與多倫多 Sinfonietta樂團合作演出中作獨奏表演(2008年11月)、在表演藝術節上代替多倫多交響樂團獨奏“Rising Stars”(2009年5月),以及與波茲南愛樂樂團在波蘭的獨奏演出(2010年)。
科納爾,1979年出生在波蘭Bialystok的一個音樂世家(父親為小號手,母親為小提琴手)。他6歲開始開始學習鋼琴,并從12歲開始吹奏單簧管。他早期的音樂教育是從波茲南音樂學院開始,師從于Zdzislaw Nowak教授,然后,在音樂學院完成了高中的學業,并取得學士學位。2001年,他成為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一名優秀的學生,并獲得了表演證書。兩年后,他和Eli Eban成為同窗好友,并取得了音樂碩士學位。2005年,科納爾暫時擱置了攻讀博士的計劃,轉而在加拿大多倫多Glenn Gould音樂學院,深入管弦樂的研究,并取得了藝術家文憑。
科納爾獲得過許多的音樂獎項,包括:皇家音樂學院協奏曲大賽冠軍(2006年)、Glenn Gould音樂學院協奏曲大賽冠軍(2005年)、由出版業基金會創立的出版業音樂大獎(2003-2004年,為了滿足他設計和制作單簧管的興趣),以及在演奏家協會大賽中進入半決賽(2002年)等。在他的學生時代,他獲得了波茲南管類樂器大賽、波蘭管類樂器大賽以及印第安納單簧管專業比賽的冠軍。他和眾多的交響樂團和室內音樂團體有過合作,包括:波蘭廣播交響樂團阿瑪迪斯、多倫多交響樂團、波茲南愛樂樂團、波茲南音樂學院弦樂團、印第安納大學交響樂團、皇家音樂學院交響樂團、薩斯卡通交響樂團、維尼亞夫斯基弦樂四重奏、Glenn Gould弦樂四重奏以及Lodos管樂四重奏等多個音樂團體。
科納爾喜歡為自己的表演豐富曲目,他表演的約翰?亞當斯的《Gnarly Buttons》已在加拿大廣播公司電臺的節目中播出,以及在Glenn Gould工作室演奏Marc Neikrug的《Though Roses》。波蘭國家電臺第2頻道已經發行?他所錄制的《Kurpinski單簧管協奏曲》(并獲得波蘭最高音樂獎提名),另外,他所在的杰拉多四重奏將很快發行他們的第七張專輯《Musica Latina》。
除了愛好制作管簧類樂器之外,科納爾的興趣還包括詩歌(他在波蘭出過詩集)、藝術史、宗教以及哲學。
Elizabeth McLellan 伊麗莎白·麥克萊倫
伊麗莎白?麥克萊倫經常在多倫多Soundstreams系列中表演,并且是多倫多交響樂組織的主要成員。她與安大略省的許多交響樂團和室內音樂團體有過合作,包括滑鐵盧廚師交響樂團、桑德貝交響樂團以及倫敦交響樂團等。另外,她還是多倫多Glenn Gould工作室、多倫多Heleconian俱樂部、倫敦藝術項目的特色獨奏者及室內舞臺音樂家。伊麗莎白最近則到其他一些城市進行表演,包括紐約、蒙特利爾、溫哥華、位于加勒比海地區的格蘭納達以及在德國境內進行巡演。加拿大廣播公司電臺及電視臺曾對伊麗莎白做過采訪。
2007年,伊麗莎白獲得了RBC青年成就獎,并獲得全額獎學金,進入到Banff演奏藝術中心學習,與Aldo Parisot成為同學。她還獲得了西安大略大學給予音樂專業研究生最高級別的獎學金--托馬斯?杰弗里獎學金,并在托馬斯?韋貝博士的指導下,不久前獲得了音樂碩士學位。同時,她還在倫敦音樂獎學金基金會大賽中獲得第二名,并贏得雷吉納音樂俱樂部大賽的冠軍。伊麗莎白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家,她曾在多倫多音樂錄影帶大獎上做過現場表演,并在許多世界知名的舞臺上演出,如多倫多的加拿大航空中心、蒙特利爾的蘇打俱樂部、哈密爾頓的科普斯大劇場,以及倫敦的莫爾森圓形劇場等。
伊麗莎白之前曾在多倫多的Glenn Gould音樂學院就讀,并于2003年,在大衛?海瑟林頓的指導下,獲得演奏專業文憑。早在2002年,伊麗莎白便取得全額獎學金,跟隨加拿大青年交響樂團,前往日本、香港、英國的哥倫比亞及安大略省的多個城市演出。在四年的高等教育中,她還獲得了由薩斯喀徹溫省藝術委員會頒發的政府獎學金。
伊麗莎白出生于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的雷吉納,并在5歲時便開始學習大提琴。她在南薩斯喀徹溫青年交響樂團中擔任首席大提琴手,并在最后一年獲得音樂獎學金,而17歲時,她已成為雷吉納交響樂團的一名簽約成員。
海上探戈-加拿大杰拉多四重奏音樂會訂票
加拿大杰拉多四重奏音樂會官方訂票網站:
海上探戈-加拿大杰拉多四重奏音樂會訂票
時間: 2009-11-8 (周日) 19:30
場館:國圖音樂廳
票價:380/280/180/120/80/50/580
你好票務:(010)64173518 64173618
網上訂票: http://www.nihaopiao.com/yinyuehui/5348.html
海上探戈-加拿大杰拉多四重奏音樂會訂票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