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二胡基礎教程 (主講 王云飛)
一、 對二胡琴筒長度的實驗
在進行二胡琴筒長度試驗,主要想了解在其他條件不變,而琴筒長度改變對音色、音量將產生如何的變化?
1、 試件是用一特制的六角形琴筒。
2、 筒原長:26厘米,側板厚:0.7厘米,對角直徑:9.5厘米。
3、 蒙白色羊皮,碼子是用一節圓形的鉛筆,長:1.5厘米,碼子的部位在正中,并用膠粘固。
4、 弦用普通絲弦(子弦),從碼子到千斤的弦長為:37厘米。
測量原琴筒長26厘米,作一次(音色、音量、頻率響應的測量),然后把琴筒去掉1厘米再進行測量。每次去1厘米,直到琴筒長度達6厘米時為止。共測量21次。
測試結果分析:
1、 音量的變化:
根據測量,琴筒長度的改變,音量也隨之變化,這種變化不是直線的上升和下降,而是曲折的進行。
2、 音色的變化:
當琴筒長度改變時,音色也不斷的變化。在主觀聽覺上,開始聽到的似乎不象二胡聲,隨著琴筒的縮短至16-14厘米時,音色接近二胡音色了。當琴筒縮短至8厘米以下又不象二胡音色了,近似板胡的聲音感覺。然而音量的變化,情況不一樣。如果用人耳聽辨,好象感覺不出多大的變化,頻率響應改變也不明顯。當琴筒從26厘米縮短至22厘米時,才看出有些變化。因此這里只把琴筒的長度在26、22、16、14、8、6厘米的頻率響應作了相應的分析:
琴筒長時,低頻容易振動;當琴筒縮短至14厘米時,具有較寬的頻率響應范圍;當琴筒縮短至6厘米是,2000赫茲以上的頻率就不易振動了。
根據實驗分析琴筒長度的改變,對于音量的變化,在一定的范圍內關系較小。而對于音色的變化,影響較大。故確定二胡琴筒長度時,首先考慮的是音色,而不是音量。
目前一般的二胡琴筒長度為:13厘米。根據測量的結果來看,這一長度是適宜的。音量在這一長度下也較大。從頻率響應上看,振動頻率范圍也較寬。如果為了取得特殊的音色效果,琴筒長度是可以改變的。但一般二胡琴筒長度最好不超出:12.5-13.5厘米的范圍。
總之根據這次初步的測量,現在一般二胡琴筒的長度確定在13厘米是適當的。
二、 對二胡琴筒板厚薄的實驗
根據實踐經驗,凡是薄的二胡琴筒音量大,厚的琴筒音量小。琴筒薄,音發空,不結實;琴筒太厚,音出不來。
研究的方法與條件
1、 試件是用一特制的六角形琴筒。筒長:13厘米,側板厚:2.4厘米,直徑:14厘米。
2、 原琴筒的側板為:2.4厘米厚,作一次測量。然后將側板削去0.4厘米,再作一次測量。一共削去了五次。到最后側板的厚度為0.4厘米。測量的項目是音色、音量、頻率響應等,
根據初步的測量結果分析:主要是二胡的音量變化。琴筒板厚度在一定范圍之內,薄則音量增大:厚則音量減弱。但筒板過薄,對于2000赫茲以上的頻率就不容易引起振動。
在制作中,應注意到如果是樂隊用的二胡,要求音量大,而高把位不常用的話,可以把筒板做得薄些。如果是獨奏二胡,音量要求不一定很大,而音色要好,高把位的音要出得來,這樣筒板就可以略厚些。
三、 對二胡音窗的實驗
對音窗的測驗,主要想了解音窗的結構對音量、音色的影響,進一步找出最好的音窗,它的開孔面積應該占總面積的多少?
1、 用鉆頭在一塊沒有開孔的音窗板上,每次鉆三個孔,鉆頭的直徑:0.55厘米,三個孔的面積約占音窗總面積的2.3%(音窗的總面積為:30.6平方厘米)。
2、 在測量時話筒的位置調整至d1;a1;a2的三個音的聲強一致時為止(達到電壓的讀數為500毫伏)。
3、 里弦d1(293.66赫茲)測量的結果是:當音窗全閉,電壓讀數為:250毫伏;全開為:500毫伏;當音窗開15個孔,即孔的面積占音窗總面積的11.5%時,聲強與全開時一致。
4、 外弦a1(440赫茲)測量的結果是:音窗全閉時為:180毫伏;全開時為:500毫伏;而當音窗開33個孔與36個孔時,即占音窗總面積的25.3%和27.6%時,音量達到最大值650毫伏。
5、 外弦a2(880赫茲)測量的結果是:音窗全閉時為:150毫伏;全開時為500毫伏;而當開36孔、39孔、42孔,即占音窗總面積的27.6%、29.9%、32.2%時音量達到250毫伏,小于全開時的音量。
6、 從測量記錄分析來看,如果音窗的開孔面積合適,不但不會妨礙音量,相反會增加音量(指某一頻率范圍內)。
7、 音窗對音色的影響,由于儀器條件有限,沒有得出較系統的資料,但音窗可以改變音色這一點是肯定的(用人耳主觀聽辨可以明顯聽出)。因此音窗既然影響音色,我們就可以按照不同的意愿,用音窗來調節音色。
8、 用音窗調節二胡音色,只是決定二胡音色的一個方面。不能認為整個二胡的音色都可以用音窗來調節。二胡音色的調節,除了音窗之外,還有弦、碼子、皮膜、琴筒的結構和材料質量等因素。
9、 音窗能使二胡琴筒外形美化,這個作用是一向被人們所認同的。一個花紋好的音窗會增加二胡不少光彩,但因為音窗的開口面積與音響效果有著密切關系,故希望在設計音窗的時候,除了考慮到造型美觀的問題,而且要注重考慮音響和音色效果。
二胡琴筒音窗主要有三個作用:
a、 增加或減弱音量,改變共鳴體的共振特性。
b、 調節音色。
c、 美化外形。
根據初步的實驗,音窗的開口面積最好占音窗總面積的30%左右為好。
關于二胡琴筒口徑的大小和前后口的比例關系,根據掌握的資料分析,并沒有進行過專業系統的研究。它的演變主要是在二胡演奏發展以及對二胡聲音審美追求中而確定的。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六角二胡筒前口約在:7.8-8.2厘米;后口比前口小1厘米左右。在六、七十年代的輕工部二胡標準制訂時,才確定標準六角二胡的前口為:8.8厘米;后口為:8厘米。
在本人幾十年的二胡工藝制造研究中歸納了以下幾點意見供參考:
1、 與二胡前口皮膜面積、張力、基頻及頻率響應屬性有關;
2、 與皮膜張力與琴弦通過碼子給皮膜施加壓力之間的協調振動有關;
3、 與蟒蛇皮(膜)材料屬性有關;
4、 與演奏界與制作界的鑒賞評價以及對二胡聲音的審美共性追求有關。
在二胡制作中對前口和后口的大小尺寸的確定,主要采用數值比和音程比例值作為設計計算依據,例如:二胡前口為:8.8厘米;全長:13厘米,基本比例約為:3:2(五度音程比值),然而最終還是要憑演奏的聲學品質和音色、音量效果來評判確定。好似造型藝術中采用“黃金分割”的比例原理對藝術品進行尺寸比例確定。據說在小提琴的構造中及尺寸分布上就有“黃金分割”原理的運用一說。
為了比較鑒別現有形制六角二胡琴筒的標準意義,本人曾經對二胡的后口尺寸大小作過標準對比實驗,結論為:
1、 直徑大于8厘米時,聲音略偏空、散,有不夠集中之感;
2、 直徑小于8厘米時,聲音略偏悶、暗,有不夠通透之感。
因此現有形制的標準六角二胡筒的尺寸和結構是經歷了幾十年藝術實踐的產物,是中國民族樂器和民族音樂傳承和延續的結果。不是前人的憑空想象。
用一句通俗的話說:世間存在的事物,總有它存在的道理。
其實我在二胡制作界主要充當了制作師和演奏家之間的角色。既研究制作技藝,鑒定聲學品質;又與演奏界保持密切地交往和溝通,關注二胡演奏界的發展和審美追求,重點分析研究演奏界對二胡本質聲音共性的追求和個性差異的喜好特點以及二胡演奏的發展趨勢和傾向。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至九零年期間我在蘇州民樂一廠主要輔佐“二胡王”王瑞泉大師,拜師學習二胡制造技藝,參與專業二胡制作技藝的研究和聲學鑒定工作(因本人具備專業二胡演奏基礎)。現任蘇州“國興樂器”市場、品質總監,配合王國興大師,發展“國興樂器”二胡文化產業。
任何一個演奏家、作曲家、樂器制作師都要掌握好音樂和樂器音質、音色、音量的關系。
任何一種樂器演奏,他們的表演藝術,不可少了對樂器的本質要求。也就是要為適應自己的演奏能力而了解琴的本質及特點、能力、性能、狀況。
目前民族樂器二胡的制作要重視聲音的穿透力,華麗,感人深切的,撥動人們心弦的,內在的美感。為音樂的不同內容、不同感情服務,必須掌握各演奏家的風格、特色,為他們制作不同要求的琴。然而不同曲目的風格也有它獨特的要求。對琴也不例外。
一、音質:一般情況下,指音的本質和質量。樂器本身通過正確的演奏方法而發出的該樂器的固有音響。“純正”是好樂器的標準。很動人的感覺、悅耳動聽、聲音厚、薄等等都是音質范圍。“豐滿、結實、纖細、單薄、不純、散、粗雜”等等是用來區別音質的詞匯。
二、音色(音品)
1、 廣義的概念:不同類型的樂器,在同一音高、同一強弱下,發出的音響不同,也就是各樂器音色的區別。
2、 狹義的概念:同一樂器,區別不同的聲音。如:二胡通過不同的演奏手法,力度.以及碼子、弦,樂器本身的不同特點,個人的感覺而達到的不同的聲音色彩效果。在演奏上各人有不同的特點,所以對琴的音色要求也不同。音色的區別有:剛、柔、濃、淡,虛、實、明、暗,清、濁、凈、噪,松緊、滯、澀等等。
三、音量
聲音的大小區別。“響度”主觀能夠感受到的強弱度。音量用“分貝”來表示。客觀的聲音能量來衡量它的大小,它與發音體和人耳的距離有關。音準與音量也有一定的關系(弦的比例),琴音送的遠近與二胡琴筒結構和皮膜彈性振動能力有關。
對二胡聲音變化規律的探討
一、二胡聲音與皮膜工藝的關系
二胡皮膜工藝主要是把加工處理好的皮膜蒙緊在琴筒前口處,形成二胡共鳴體的共振面。二胡在蒙皮后,皮膜內產生一定的張力(T),來承擔琴弦通過馬子傳遞的振動,從而產生相應的彈性恢復力的振動。
根據理論和實踐分析,皮膜張力:T=afη/0.3827g
(a:皮膜圓半徑;f:皮膜固有頻率;η:面密度;g:重力加速度)。由于皮膜的半徑、基頻、面密度與張力成正比,這三個數值越大,張力就越大;反之越小,張力就越小。
為了使二胡發音靈敏,振動充分,皮膜的蒙皮張力大小是否均勻適當,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所在。因為二胡的兩弦在達到一定振動頻率時的總張力 T 為:10.5Kg左右(有效弦長40cm),如采用高0.8cm的馬子,弦壓角度和為:170°左右。根據實測以及弦壓角度與張力值,代入弦壓計算公式(P=T(cosα+cosβ))計算,得琴弦通過馬子對皮膜的壓力P約:1.7Kg左右。如果要求皮膜在激振后,產生良好的振動,就必須使皮膜張力較好的承擔琴弦的壓力。在實踐中分析計算得出較為適宜的專業二胡皮膜張力范圍為: 50~60 N/cm。如果皮膜蒙得太緊,張力過大,皮膜受迫振動時會產生過大的機械反作用力及波阻抗;皮膜振動不均勻,聲音發剛、噪。如果皮蒙得太松,張力太小;皮膜在彈性振動中容易被抑制,聲波衰減較快,容易產生空、悶的聲音效果。
在二胡制作中為了考慮使用壽命,一般把二胡的皮膜蒙得略緊些。另外皮膜蒙后從濕到干,有一定的干縮,纖維組織并不完全均勻收縮,將給皮膜振動帶來一定的阻礙。為了使琴音成熟,最好的辦法只有通過演奏來磨合,逐步讓二胡皮膜達到自然振動狀態。
對新琴聲音質量的判別:
1、 聲音:發死、僵硬、噪雜 --- 純屬蒙皮過緊所至,一般要很長時間才能將二胡皮膜振動調整到正常狀態。假如,皮膜缺乏固有的彈性和柔順性,表面有僵硬的質感,這類琴今后很難會有太好的發展。
2、 聲音:發悶、陰暗、無力 --- 純屬蒙皮過松所至,如果當時天氣濕度較大,可以考慮天氣正常時是否有所好轉。但該類聲音特點的琴,可能今后很難保證下把位的明亮度,只能適合演奏一些傳統曲目。
綜上所述:新琴具有清晰、圓潤、明亮、平衡的聲音特點,并有適當的音量,就屬正常合格的琴。豐滿、柔和度將隨著二胡聲音的不斷成熟,會有所提高。
二、氣候環境對二胡聲音的影響
在二胡演奏中,由于氣候的影響,將使二胡聲音產生較明顯的變化。因為二胡聲音與皮膜共振面有直接的關系,為了研究二胡聲音的變化特點,必須了解二胡皮膜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變化規律。
二胡皮膜的變化是由氣候的變化,即空氣中的溫度及氣溫的變化;濕度及相對濕度的變化所至。它的變化直接影響了二胡皮膜的含水率、抗張強度、面密度、彈性能力以及皮膜的柔順性。
在實踐中我們根據二胡皮膜是在一定張力下,緊固在琴筒上的特點,著重分析了皮膜在一定張力下的固有振動基頻的變化規律。
在研究中發現:皮膜受濕度的影響大于溫度。如果假設相對濕度70%為皮膜分析基準點(我國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1.1%),當環境濕度變化明顯小于70%時,皮膜將產生干縮現象。由于二胡皮膜膠固在琴筒上,當皮膜干縮時,內部纖維組織將迅速緊縮,使皮膜的原有張力有所增加。如用敲擊法檢測,可發現皮膜的固有基頻也有一定的升高。反之,當環境濕度明顯大于70%時,皮膜將產生濕脹現象,使原有皮膜的張力受到一定的衰減,固有基頻并明顯降低。
其實皮膜受環境濕度的影響所產生的一定變化,主要與皮膜含水率的變化有關。在皮膜強度試驗中發現皮膜的含水率將直接影響皮膜的抗張強度以及一定張力下的彈性能力。
根據資料和實驗分析結果表明:當環境氣溫20℃左右,濕度70%左右時,皮膜厚度為:0.4~0.6毫米的蟒皮含水率平均值約:10%。縱向(平行頭、尾中心)的抗張強度為:4.7~5.6公斤/平方毫米;橫向(垂直頭、尾中心線)的抗張強度為:4.5~5.4公斤/平方毫米(注:由于蟒皮纖維按縱向排列分布多,少橫向交錯,因此蟒皮橫向抗張強度小于縱向)。
當環境濕度上升時,空氣中的水分在一定時間下,逐漸侵入到皮膜纖維組織細胞內,使其膨脹軟化。通過拉力試驗發現皮膜抗張強度有所變化。如果將皮膜放入水中久泡,會使皮膜軟爛,喪失一定的抗張強度。由于環境濕度影響皮膜含水率過大時,二胡發音將會出現悶、暗和乏力的效果。反之,當環境濕度急劇下降時,皮膜內水分會迅速揮發,含水率降低。皮膜在失濕干縮中將逐漸發硬、發倔。如果皮膜含水率極小時,將會減少皮膜振動中必要的柔順性,二胡發音會出現剛、噪和尖銳的效果。破壞了二胡應有的圓潤優美的聲音特點。因此二胡皮膜共振面需要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才能產生良好的聲音效果。
二胡皮膜是一種吸濕性較強的材料,它會隨著周圍環境條件的變化而吸收或釋放一定的水分。為了增強皮膜的防濕能力,在二胡皮膜工藝加工中,常用白臘烙燙封閉皮膜表面或采用一些動、植物油以及化合油和漆擦其表面,來保護皮膜,增強皮膜的防濕性。
在實踐中,發現采用白臘烙燙封閉皮膜表面比擦試油類物質要好。因為在二胡皮膜加工工藝中,白臘并沒有完全滲透到皮膜纖維組織內,僅封閉了皮膜表面。使皮膜內有機化合組織沒有明顯的質變。如果采用油類物質會使皮膜內組織滲入一定的化合物,產生相應的質變。隨著時間的推移,皮膜纖維組織將會產生僵硬甚至脆化等現象,從而破壞了皮膜的彈性,降低了皮膜的柔順性。
目前采用白臘烙燙皮膜加工工藝,僅對皮膜表面進行了防濕處理,雖然皮膜防濕能力有所增強,但還無滿意的不損害聲音的處理琴皮內部裸面的方法。由于皮膜吸收和散失水分的速度相當快,在幾小時內即可吸收和散失很多水分。因此在濕度變化比較大的情況下,對皮膜的影響還是存在的。
通過實驗證明:假設濕度70%作為基準點,當環境濕度下降到70%以下時,每降低1%,二胡皮膜基頻平均約升高:10~12音分;相反當濕度在70%以上時,每上升1%,二胡皮膜基頻平均約降低:12~14音分。由于皮膜在氣溫5℃以下時,有一定的冷縮現象。因此濕度在85~95%時的皮膜基頻變化要小于氣溫15℃以上條件下的變化。
其實各二胡的皮膜質量具有一定的差異,它們的變化也并不相同。一般抗張強度高,比較厚的皮膜變化就小;反之,抗張強度低,偏薄的皮膜變化就大。在對不同濕度條件下的皮膜含水率變化試驗中得出:在一定時間內較厚的皮膜在兩個不同濕度條件下的含水率差小于偏薄的皮膜。
因此在演奏中最好把環境溫度控制在:15~25℃;濕度控制在:65~75%范圍內,以減少二胡皮膜的變化,保證二胡聲音的穩定性。
蟒是現存蛇類中最大的一種。南美的水蟒最長者長達11米以上。亞洲的網斑蟒長10米。
我國產的蟒,大者長達7米左右,主要分布在南方的福建、廣東、廣西、云南、海南幾省。據認為,海南島出產的蟒皮,不但彈性好,強度高,而且外觀花紋美觀。
根據蟒蛇的生活地域環境特點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特點:
一、類別:
1、 山蟒:
產地:緬甸、國內(云南、海南、廣東、廣西)。
生長環境:山林,山洞,山坡;海拔高。
2、 水蟒:
產地:越南、柬埔寨、、、,非洲等地。
生長環境:沼澤水網地區,樹,水中;海拔低。
3、 野生蟒:
在自然環境下生長。
4、 人工圈養蟒:
人工圈養。
二、 外觀特點:
1、 山蟒:肚小,背寬;蛇身短,皮色黃。
2、 水蟒:肚大,背窄;蛇身長,皮色偏烏黑。
3、 野生蟒根據品種(山蟒或水蟒)的特點。
4、 人工圈養蟒根據地區和飲食習性及品種而定。
三、 撲殺季節
春末~秋季為好;冬季~春初不佳。
蟒片大小無關音質,因為蟒蛇公母不同,山林平原不同,野生家生不同,洞陰樹陽不同,最美觀的是山林蟒,音質最佳的是洞陰蟒,磷片最大的草蟒,拉力最強的皮是樹陽蟒,但各有各的特點。
做胡琴離不開紅木與蟒皮,接觸多了也會產生些感覺,要想摸透終其一生也完不成。現在二胡的皮多是越南蟒,越南蟒巳做為一種產業圈養,所以越南皮是家養皮的代稱。為了使蟒長得肥快而喂食了催肥濟之類的食物,使皮失去了野生蟒的抗逆性與張力。再則剝皮時為了方便而使用了高壓氣從蟒嘴打進使蟒體澎脹使皮與肉好脫離,這就使皮鱗間之間格沿展而失去彈性變薄,所以越南蟒只有尾部的幾張皮可用,其它難勘大用。
緬甸蟒是野生蟒的代稱,因為在野外自然環境中生存,經受生存競爭生殖竟爭的考驗其抗逆性強,張力好。再則剝皮無高壓氣的破壞,所以皮的使用率高。但在捕殺時農民用鋤頭,獵槍射殺對皮的破壞也很大,制皮時要注意小砂眼。緬甸蟒皮薄的多,厚的難覓,且易患皮膚病和皮劃傷。
我認為公蟒、母蟒是有區別的,這與激素有關。公蟒較母的體小,整條皮寬窄較母的勻,鱗也方正且鱗間間隙小;鱗花較小但厚薄適度。母蟒腹部粗兩頭很細。公蟒皮抗拉力很好,我做過實驗用公蟒的尾皮不貼夏布而將其蒙大擂獲成功,一般的母皮是辦不到的。但較好的母蟒尾皮可以做出好的二胡音來,不管家的野的尾皮都是最好的部位,頸部是最差的部位。有的野皮中段比尾皮厚.但由于尾部的功能作用,其抗逆性就是比尾部以上的皮好,用在二胡上受環境的影響小。
另外從泡在水里的表現,也可看出皮子的好壞來,好的皮泡很長時間,延展性還是那么有力。有的皮只泡不到一小時就像手紙丟在水里一樣軟得沒精神,這種皮調門上不去,不勘大用,就是蒙在琴上受環境影響也明顯。
關于夾花的問題:夾花多在尾皮,不夾花的皮多在尾部以上的中段,因為中段以下至尾根是一個逐慚縮小的過程,只有逐而疊鱗才能變細。因此為了美觀,在尾部挑一張設有疊鱗的皮是會費料的,所以價會更高,疊鱗不影響音,而且有疊花的皮多是尾部皮。頸部皮也是這樣,但是兩種不同的感覺了。
紅木二胡與紫檀木二胡的發音差異
一、 一般評價
根據相關資料以及實驗分析,紅木與紫檀在力學性能、材料質量(容積重、硬度、抗彎彈性模量等)基本相近,差別不明顯。
二、 木材結構的分析
1、 紅木
屬闊葉材中散孔材結構,特點為:一個年輪內,早晚材管孔(導管細胞及管狀細胞組織)的大小沒有顯著的區別,均勻或比較均勻地分布。徑切紋理比較順直,材質較為均勻。 (散孔材橫切面)
2、 紫檀
多為半散孔材及接近環孔材特點,很少量品種屬散孔材(非洲紫檀等)。一般紫檀木在一個年輪內,早材管孔比晚材管孔偏大,沿年輪呈環狀排列,造成材質不完全均勻性,徑切紋理有彎曲狀特點,雖然表面木材紋理具有優美的花紋,材質略比紅木密實,但材質均勻性差于紅木。加之,紫檀具有艷麗的紫紅色彩,材色均勻以及生長期較長。屬世界名貴木種,因此紫檀木比紅木值錢。但由于紫檀木材質以及細胞結構不如紅木均勻,所以在二胡振動發音上沒有紅木琴通順。 (環孔材橫切面) (半散孔材橫切面)
三、 音質的區別
1、 紅木二胡聲音特點:圓潤、純凈、上下把位聲音均勻,頻響較寬。
2、 紫檀木二胡聲音秀麗、明朗。但振動有不夠充分之感,頻響較窄。
四、 綜合評述
在二胡聲譜資料分析中發現:由于二胡琴筒板的結構和質量不同,將產生其聲學品質的差異。
客觀上對二胡樂音聲譜要求諧波數量要多,音品才富有變化性,有韻味,豐滿度好。特別是要在低頻分音強的基礎上,保持一定的中、高頻分音。這樣二胡的聲音才能達到高、低音均衡,聲音純而不雜,亮而不噪,厚而不悶的特點。
如果聲譜中的中、高頻分音特別微弱或缺少,音品將產生單調,不豐富,空洞或陰暗的二胡聲音效果;如果在聲音中的中、高頻分音過強或分布不均勻。也會有剛、硬的聲音效果。雖然這不僅僅是琴筒板的因素,但由于紅木二胡筒板的材料結構以及材質的均勻性特點,在保證低頻的基礎下,對高、中頻諧波的反射傳遞能力較好,均勻協調的特點,優于其它材種。因此相對來說紅木二胡的聲音要完美的多。
老紅木的鑒賞和紅木的分類
其實紅木這個名稱是對紅木大類木材材種的統稱,它們都有一個基本相似的特點:心材的材色具有以色為基色特征(淺紅、紅、紫紅、玫瑰紅、金黃紅、褐紅、黑紅),材料密度基本都屬木材中最大的類別及細胞壁厚實,細胞腔小的特點,管胞基本屬散孔或半散孔及半環孔分布。
由于木材細胞中含有色素、鞣料、樹脂及其它氧化物滲透,隨著砍伐后,空氣風化和氧化的作用,紅木的顏色會產生由外至里的變化,主要特點是顏色變深(往褐紅或黑紅方面變),例如:紫檀在新料時顏色偏金黃紅,隨著時間變化它逐漸往深紫紅色演變。所以人們根據紅木的這一特點,形成了新、老的一說。也就是說從表面來看,老紅木主要是通過時間的推移,形成顏色變化(變深、變黑紅)的特點來區分。
另外更關鍵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木材細胞結構內會產生較大的變化:1、含水率降低;2、木材強度增強,3、樹脂揮發細胞腔空洞。從而加大了木材對聲學性能的提高。所以老紅木的二胡聲音好主要是材性穩定,對發音有利。
二、紅木的分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8107--2000規定,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2000年5月19日發布,2000年8月1日實施的《紅木》標準中將紅木分為以下八類:
一、 紫檀木類
二、 花梨木類
三、 香枝木類
四、 黑酸枝木類
五、 紅酸枝木類
六、 烏木類
七、 條紋烏木類
八、 雞翅木類
共計41個品種
以上分類主要根據紅木大類的樹種名稱(商品名),木材特征,主要產地以及備注(材種的個性外觀特征)。
由于目前市場上的二胡紅木(紫檀)材料品種繁多,加之俗稱和地域稱呼雜亂,所以很難說清是哪一類紅木或紫檀。
根據國家標準的分類來看,市場上所說的:
紅木:應該屬黑酸枝木類和紅酸枝木類;部分花梨木類也稱為紅木。
紫檀:屬紫檀木類和部分花梨木類中的紫檀木(因為國家標準中花梨木類中包含部分紫檀木種)。
其實林業專業對紅木大類的分類主要是根據木材特征來分析,它包含:生長輪類型(管胞即細胞分布特點)、心材材色、軸向薄壁組織、結構、氣干密度、波痕、香氣、主要產地以及個性外觀特征等要素。
中國民族樂器二胡聲學(共鳴)特征的研究
中國民族樂器二胡,它在民族樂隊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了。根據民族樂器演奏方法分類,二胡屬拉弦樂器,如按樂器聲學分類法分類屬弦鳴樂器,即琴弦為振動發音體的樂器。
其實二胡真正的音響,不僅是琴弦振動的結果,而是琴弦與共鳴體琴筒配合共振后的聲學效應。
在弦鳴樂器發音過程中,首先具有兩個力學特征:
1.琴弦在有效弦長和直徑以及材料的確定下,要達到一定的振動頻率,必須在琴弦內產生一定的張力,才能承擔外力作用下的彈性振動。
2.琴箱、琴筒上的面板或皮膜在一定勁度和張力的作用下,才能承擔琴弦通過馬子對其受迫后的彈性振動。
如果僅從力學角度分析弦鳴樂器的特征,只能分析其結構的強度。即琴弦的張力大小、抗張強度、張力百分比以及面板的勁度、彈性、抗壓能力和皮膜的張力大小,并在張力作用下的彈性能力、抗張能力等。
要客觀的了解弦鳴樂器的聲學特征就必須分析其在兩個力學特征下的振動聲波波形包絡。通過測試掌握音響的聲譜、頻率響應以及振動發音過程的時間變化等特征。
從聲學角度分析主要影響樂器發音音質的因素有以下兩點:
1.聲譜諧波分音的多少和各諧波的強度以及與基頻的諧和性質。
2.頻率響應中特征共振峰及不隨基頻而改變的共振峰又稱固定共振峰在一定頻率范圍內的分布狀態。
為了綜合分析弦鳴樂器的聲學特征,將頻率響應圖形作為主要分析對象,較為適宜。因為頻率響應是其聲譜的包絡特征。再則頻響中的固定共振峰是在樂器整體的基礎上產生的,它與樂器的結構、形狀(特別是共鳴箱、共鳴(面)板、皮膜的幾何形狀)以及原材料的彈性質量有關,并與發音體及共鳴體的固有振動頻率有關。一般說在共振中,由于各部件的固有頻率得到統一或形成一定的規律,從而在它的頻響中就會出現與固有頻率有關的共振峰。
在頻響與聲譜的分析中也可看出,如果樂器發音點選在共振峰處,基頻振幅大,音量大,音質也好;如果選在峰谷處則基頻振幅小,樂音音量小,音質也較差。因此從音質的要求上看,總希望頻響曲線上共振峰多,共振峰的頻帶寬,峰與谷之間的強度差距(即不均勻度要小),共振峰分布平均。另外對聲譜的要求也是希望基頻振幅大,其它分音振幅隨頻率的升高而逐漸下降。對低音要求分音數量多,對高音要求少,對不諧和分音的振幅更希望小,這就是聲學上對樂器音質的基本要求。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