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山東省呂劇院創排的呂劇現代戲《回家》在京參加第四屆全國地方戲(北方片)優秀劇目展演,劇中一段由傳統曲牌變奏的主題音樂“魂牽夢縈皂角灣”有老味又有新韻,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回家》的唱腔音樂廣受好評時,該劇音樂設計欒勝利談及戲曲音樂發展現狀指出,戲曲音樂創作需要在繼承中發展,需要有為劇種發展負責任的創作者耐住寂寞求索,才能擺脫目前一些創作中“泛劇種化”現象。
戲曲音樂有繼承才有發展
“戲曲音樂創作之難,在于它有一個框,跑出去就脫離了劇種的本體,若盡是老腔老調,不加以發展也難以生存!睓鑴倮寡裕瑧蚯魳穭撟饕诓幻撾x傳統范式的前提下繼承發展,如同“戴著鐐銬跳舞”。
如何創作出不失劇種風格又受觀眾認可的戲曲音樂?欒勝利認為,綜合不同劇種音樂的發展規律,戲曲音樂創作需做到“兩個繼承”和“兩個發展”。以呂劇為例,呂劇由山東琴書衍化而來,最早的南路琴書唱的是民間的小曲牌,到北路琴書時仍延續了原來的聯曲體音樂形式,而當琴書發展至博興、廣饒一帶(東路),因藝人傳承較雜、演唱者文化素養不高,在詞格上不講究,多唱容易上口的[垛子板]和[鳳陽歌],這成了后來呂劇的音樂基礎!艾F在講繼承,就要弄清老傳統,了解呂劇在它的母體——琴書時期的形態,還要了解從琴書到呂劇的演化過程中已完成的變化!蓖瑫r,欒勝利認為,呂劇音樂還要把新中國成立以后那些被百姓們認可、至今仍具生命力的曲調作為新傳統繼承下來。
在繼承之外,戲曲音樂創作還要有發展!叭纾瑓蝿∽鳛樾屡d劇種,板式不夠多樣,就需從京劇、揚劇等劇種中借鑒,在以[四平]、[二板]為主調不變的前提下,又學習了其他劇種在板式上的變化,發展成了呂劇的成套板式。”欒勝利認為,呂劇音樂發展不光要向兄弟劇種借鑒,還要向現代作曲技法借鑒!暗梃b絕不是混搭,不能不顧劇情、曲情、人情的需要,只要是新編戲就用配器、和聲。過分強調現代作曲手法也不可取! 欒勝利說。
編劇要為劇種寫戲
“聲腔音樂是一個劇種的典型代表,方言土語同樣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欒勝利認為,戲曲尤其是地方戲之所以獨具魅力,是因為它的鄉音鄉情!耙酝膮蝿∧浚瘛独疃└募蕖贰ⅰ舵⒚靡准蕖、《墻頭記》風土人情濃郁、語言形式淳樸生動,聲腔優美樸實,有味道,有明顯的山東地方特色和民風民俗!睓鑴倮嬖V筆者,若地方戲中語言個性喪失了、地方味兒淡了,劇種也就失去了價值。
針對上述現象,欒勝利建言,地方戲創作需要了解某一地域且有某一地域生活經歷的人參與,更需培養本土的編劇隊伍!熬巹∶倘恢匾,但更重要的是編劇要為劇種寫戲,知道這個劇種的個性和特色是什么,知道如何根據情節安排唱段并了解一個劇種的基本音樂規律。”他認為,只有具備熟稔劇種特色、能為劇種發展負責任的創作隊伍,才能避免創作中“泛劇種化”現象。
創作者需耐住寂寞
與劇目、音樂的“泛劇種化”現象相比,更令欒勝利憂心的是戲曲音樂創作人才青黃不接的現狀。“因為種種原因,樂隊建制不齊、創作人員流失,拔尖作曲人才難覓,都是劇種發展的制約因素!睓鑴倮嬖V筆者,為解決戲曲音樂創作人才斷層的問題,在山東省委宣傳部推動下,山東省地方戲曲作曲培訓班至今已舉辦4屆,有呂劇、山東梆子、萊蕪梆子、茂腔、柳琴戲等各劇種的作曲參加了專業培訓。“在這些各地市推薦的優秀作曲人員中,大部分年齡偏大,沒有一個是青年人。”欒勝利說。
戲曲創作本身的難度讓許多學習者望而卻步!耙粋作曲首先要會唱,要熟悉各劇種的聲腔歷史、板式規律,要積累一些地域民歌和傳統曲牌,還要掌握西洋作曲手段及配器。學了不一定馬上能用,哪些地方可以突破,哪些地方要原汁原味地保留繼承,要反復實踐才能掌握!睓鑴倮J為,戲曲音樂創作的難度導致了它的高門檻,若學生對戲曲不感興趣,只抱著混文憑的想法,則難以成材。
“成熟的作曲要具備寫唱腔、寫伴奏音樂、配器甚至把樂隊訓練出來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形成要經過數年磨煉!痹跈鑴倮磥,戲曲音樂創作必須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來源:中國文化報)
![]() |
![]() |
聯系方式 | |||
|
版權所有:河南省音樂家協會 技術支持:中音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