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部編。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近年來學習鋼琴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也有許多人缺少較正規的輔導條件。于是他們經常會有許多疑問,例如:初學時應該采用什么教材?今后循序漸進學下去又會需要什么教材?國內已經出版的教材有哪些?等等。下面,就這幾方面試做一簡略介紹以供讀者參考。
鋼琴教材種類繁多,概括地說,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基本功練習 鋼琴演奏技藝性很強,學習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長期的純技術訓練,其中最基礎部分叫做基本功練習。初學者往往最不喜歡彈這種練習。在他們看來這些練習既繁難又枯燥,對它們的重要性認識很不夠。他們不知道一個打算正規學習鋼琴的人,在開始階段如果缺乏這種扎實的訓練的話,當他跨入中級程度后不久就必將遇到一種無法逾越的困難,使他無法再提高一歩:他們也沒有認真地想一想為什么常常聽說一些已經成名的演奏家也還天天堅持這種“枯燥”的練習:這方面的教材,常用的有哈農的《鋼琴練指法》、勃拉姆斯的《鋼琴基本練習51首》、辟什那的《60首練習曲》等。
二、練習曲 目的主要是為了訓練鋼琴技巧。每首練習曲都有訓練某種應用技巧的明確目標。不少練習曲有一定的音樂形象,旋律也較優美、動聽。車爾尼寫過大量的由淺入深的練習曲,我們常用的有作品599、849 、299、740號等。它們都是經過長期實踐考驗并已成為鋼琴教學中的必修教材。由法國鋼琴家比洛所選編的克拉莫的《60首鋼琴練習曲》,由陶西克編注、克列門蒂的《鋼琴練習曲選29首》(又稱“名手之道”)也都是很有用的練習曲。至于肖邦、李斯特、拉赫瑪尼諾夫、德彪西等人寫的音樂會練習曲則已不僅用來練習技術,它們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都是音樂會中常見的曲目。
三、復調音樂作品 鋼琴文獻中有著大量的復調音樂作品,因此在教學中首先必須訓練學生具備良好的多聲部聽覺以及手指的獨立性和控制能力。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有可能進一步訓練學生掌握巴洛克時期的復調音樂風格,提高他們的表現能力。在復調音樂中,最集中、最有效的教材是賦格曲,而德國著名音樂家、復調大師巴赫所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兩冊)是優秀的音樂文獻,也是鋼琴復調音樂的優秀教材。巴赫寫的《初級鋼琴曲集》、《小前奏曲與賦格曲》以及《創意曲集》,都是學習復調音樂很好的初、中級教材。
四、大型作品 為了培養學生演奏大型作品的能力,使他們能夠表現比較豐富多樣和較深刻的內容,獲得邏輯思維和結構組織的能力,一般都要求學生彈奏相當數量的奏鳴曲,因為特別是19世紀以來,奏鳴曲是一切大型作品的基礎。在初級階段,教師往往選用《小奏鳴曲集》為學生打下基礎,之后逐漸加入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和舒伯特等的鋼琴奏鳴曲。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它是音樂寶庫中的重要文獻,也是鋼琴學生的必修教材之一。
五、各種中、小型樂曲 作曲家寫了許多樂曲,它們性質各異,篇幅也大小不一。我國作曲家也寫了不少具有民族特色的鋼琴樂曲。學習這些作品,對培養學生學會表現不同時代、不同作家的風格和內容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學習鋼琴必須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下面將教學中一些常用教材的程度以及如何配合起來學習,做一些簡單介紹以供參考。當然,這只能反映一般的程序,而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也可以有很多更為合適的做法。
初級階段 初學鋼琴,可用拜厄的《鋼琴基本教程》、湯普森的《現代鋼琴教程》第一冊等教材。這階段主要是學習用手臂重量彈琴,學會手指支撐手臂的重量,進行基本的五音位置的手型訓練以及初步學習音階、琶音、和弦與分解和弦和奏法。主要教材是小型樂曲和一些基本功練習曲。
接著就可以學習車爾尼的《鋼琴初步教程》(作品599)、《鋼琴簡易練習曲》(作品139)、《鋼琴流暢練習曲》(作品849);巴赫的《初級鋼琴曲集》、《小前奏與賦格曲》;《小奏鳴曲集》。布格繆勒的《鋼琴進階25曲》(作品100)、湯普森的《現代鋼琴教程》第二冊等也可選用。這階段學習的內容,是使學生在上一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充技術范圍,在速度、力度、耐力等方面的要求都有所提高。巴赫作品中復調的訓練,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課題,彈奏小奏鳴曲以及接觸各種中外樂曲,可以豐富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中級階段 常用的練習曲有車爾尼的《鋼琴快速練習曲》(作品299)、《鋼琴練習曲50首》(作品740),克拉莫的《60首鋼琴練習曲》。復調作品可用巴赫的二部及三部創意曲、《法國組曲》、《平均律鋼琴曲集》中一些較容易的作品。大型作品可以從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的奏鳴曲中挑選一些程度較淺的作品來學習。樂曲方面又可以從格里格的《鋼琴抒情小品選》,門德爾松的《無詞歌》,柴科夫斯基的《四季》,肖邦的《圓舞曲》、《波羅涅茲舞曲》、《夜曲》等作品中挑選。
高級階段 所選的教材面就可以更寬了,大部分實際上已經是音樂會曲目了。練習曲方面,常用的有:克列門蒂的《鋼琴練習曲選29首》,莫什科夫斯基的《鋼琴技巧練習曲十五首》(作品72 號),肖邦、李斯特的練習曲。復調作品方面,主要學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英國組曲》、《古組曲》等。奏鳴曲、協奏曲和樂曲等方面的范圍就更廣了,除了選用維也納古典樂派作曲家的作品,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如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肖邦、李斯特、柴科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以及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拉威爾和近現代作曲家的作品都可選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中國鋼琴作品的創作雖然歷史較短,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統,但從老一輩音樂家起,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已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曲目,它們既是音樂會的曲目,又可分別作為各個階段的教材使用。如賀綠汀的《牧童短笛》,江定仙的《搖籃曲》,丁善德的《兒童組曲》以及陳培勛、黎英海、儲望華、王建中等作曲家的作品。這些作品已被選入《鋼琴曲選》第一冊、高等音樂院校教材的《中國鋼琴曲集》、《鋼琴曲選》(1949—1979)、《少年兒童鋼琴曲選》(1949—1979)中,另外還有許多已經出版的單行本。這些作品具有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內容,在創作手法及鋼琴演奏手法等方面都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特色。在學習的各個階段,我們都應適當補充這方面的教材,使學生能更好地演奏我國現代的鋼琴作品。
中央音樂學院 應詩真
圖書熱銷排行榜